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论 | 第11-24页 |
一、本课题研究的缘起 | 第11-13页 |
二、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 | 第13-17页 |
三、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几个问题 | 第17-24页 |
第一章 从古代到近代:中西地权制度概要 | 第24-46页 |
第一节 西方国家古代地权制度与近代变化 | 第24-31页 |
一、西方传统地权制度 | 第24-27页 |
二、西方国家近代地权制度的变化 | 第27-31页 |
第二节 中国传统地权制度的特点及近代地权制度面临的问题 | 第31-46页 |
一、中国传统地权制度的沿革 | 第31-32页 |
二、中国传统地权结构 | 第32-41页 |
三、中国传统地权制度是当时社会各种问题的总根源 | 第41-43页 |
四、中国近代土地法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43-46页 |
第二章 清末:近代土地法制之发韧与微变 | 第46-91页 |
第一节 西学东渐:清末土地法制变化之思想先导 | 第46-54页 |
一、由传统向近代的迈进:清末土地思想的变化和发展 | 第46-50页 |
二、西法东渐:土地相关法学的输入和传播 | 第50-54页 |
第二节 不变与微变:清末地权制度之规范分析 | 第54-77页 |
一、地权制度变化的机遇:清末修律 | 第54-56页 |
二、承袭与微变:从《大清律例》到《大清现行刑律》 | 第56-64页 |
三、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:《大清民律草案》 | 第64-77页 |
第三节 在痛苦中挣扎:清末土地法制运作实态分析 | 第77-91页 |
一、传统中闪现近代星火:清末土地法制运作的个案分析 | 第77-81页 |
二、清末土地法制状况寻源:社会层面的剖析 | 第81-91页 |
第三章 民国北京政府:土地法制之剧变与延承 | 第91-157页 |
第一节 竞流与西学:北京政府时期土地法制的学理环境 | 第91-99页 |
一、百炯争流:各派地权思想的兴起和差异 | 第91-95页 |
二、西学如潮:北京政府时期的土地法学 | 第95-99页 |
第二节 缺位与填充:以大理院判例为主的地权制度法律体系 | 第99-123页 |
一、并不系统的突破:制定法 | 第99-107页 |
二、传统习惯的准成文化:习惯法 | 第107-116页 |
三、制定法残缺下的广泛运用:条理 | 第116-119页 |
四、准法律体系:大理院判例 | 第119-123页 |
第三节 变与不变:地权制度之规范分析 | 第123-138页 |
一、照搬与微调:北京政府时期的地权体系 | 第123-124页 |
二、传统的剧变:土地所有权 | 第124-129页 |
三、西方话语下的传统内容:土地上之他物权 | 第129-136页 |
四、西制中用:土地权利证书制度 | 第136-138页 |
第四节 地权状况恶化与法制虚无:土地法制运作实态分析 | 第138-157页 |
一、西法与中国传统的碰撞:土地纠纷解决方式的个案分析 | 第138-145页 |
二、土地私有化与所有权被强化:地权状况的恶化 | 第145-148页 |
三、北京政府土地法制变化寻源:社会层面的剖析 | 第148-157页 |
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:土地法制之确立与悬置 | 第157-226页 |
第一节 思想争锋,法学繁荣:土地法制之学理渊源 | 第157-168页 |
一、各派争锋:南京政府时期的地权思想 | 第158-165页 |
二、繁荣与缺陷共存:南京政府时期国统区的土地法学 | 第165-168页 |
第二节 制定法为主导:南京政府的地权制度法律体系 | 第168-185页 |
一、党治下的法制:南京政府的立法体制 | 第168-171页 |
二、法典化与系统化:地权制度之法律体系 | 第171-185页 |
第三节 私有化与社会化的交织:南京政府地权制度 | 第185-201页 |
一、反复探索后的定型:土地权利体系 | 第185-186页 |
二、私有制的确认与社会化的发展:土地所有权 | 第186-198页 |
三、精简与中西交融:土地上之他物权 | 第198-201页 |
第四节 地权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与法制的无济:土地法制运作实态剖析 | 第201-226页 |
一、传承与进化:南京政府地权审判实例 | 第201-205页 |
二、努力但无效:南京政府的土地改革实践及结果 | 第205-207页 |
三、进一步恶化:南京政府时期地权整体状况 | 第207-210页 |
四、南京政府土地法制变化寻源:社会层面的分析 | 第210-226页 |
第五章 结论:清末民国土地法制变化之总结与反思 | 第226-245页 |
一、清末民国地权法律制度变化之趋势与特点 | 第226-232页 |
二、土地法制移植受中国社会环境严重制约 | 第232-239页 |
三、地权制度中对民生和公平、效率的忽视 | 第239-2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5-258页 |
附录 | 第258-281页 |
附录一: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有关土地法制之论著 | 第258-259页 |
附录二: 民国北京政府历届总统概况及其占地情况 | 第259-262页 |
附录三: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土地法学著作 | 第262-265页 |
附录四: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有关土地问题的论文 | 第265-270页 |
附录五: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与土地有关法律法规 | 第270-272页 |
附录六: 南京国民政府参与《民国民法典》和《土地法》的立法者 | 第272-281页 |
后记 | 第2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