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前言 | 第7-12页 |
| (一) 研究缘起 | 第7-8页 |
| (二) 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| (三)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一、郭秉文的学术渊源及教育背景 | 第12-16页 |
| (一) 郭秉文的生活经历与学术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(二) 郭秉文的教育背景 | 第13-16页 |
| 二、“寓师范于大学”的师范教育主张 | 第16-23页 |
| (一) “寓师范于大学”发展模式的源起 | 第16-18页 |
| (二) “寓师范于大学”发展理念的内涵分析 | 第18-22页 |
| (三) “寓师范于大学”—时代发展与个人理想的融合 | 第22-23页 |
| 三、“四个平衡”的治学经略 | 第23-32页 |
| (一) 通才与专才的平衡 | 第23-25页 |
| (二) 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| 第25-27页 |
| (三) 师资与设备的平衡 | 第27-29页 |
| (四) 国内与国际的平衡 | 第29-32页 |
| 四、自主与开放的治校理念 | 第32-42页 |
| (一) 学校独立的思想 | 第32-36页 |
| (二) 开放式的办学理念 | 第36-42页 |
| 五、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的评价与思考 | 第42-51页 |
| (一) 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的评价 | 第42-43页 |
| (二) 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的历史启示 | 第43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后记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