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用应力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应力监测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2 系统测量理论 | 第14-20页 |
| ·地应力测量原理 | 第14-16页 |
| ·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 | 第14页 |
| ·应力值计算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电子罗盘测量原理 | 第16-20页 |
| ·磁阻效应 | 第16-18页 |
| ·电子罗盘原理 | 第18-20页 |
| 3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0-26页 |
| ·系统需求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系统设计原则 | 第21页 |
| ·系统功能设计 | 第21-24页 |
| ·监测主站功能 | 第21-23页 |
| ·监测分站功能 | 第23-24页 |
| ·应力监测系统的组成 | 第24-25页 |
| ·系统技术指标 | 第25-26页 |
| 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实现 | 第26-41页 |
| ·单片机选型 | 第26-29页 |
| ·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| 第29-36页 |
| ·单片机外围模块 | 第29-30页 |
| ·系统电源模块 | 第30-31页 |
| ·硬件看门狗模块 | 第31-32页 |
| ·RS-485 通信模块 | 第32-33页 |
| ·放大电路模块 | 第33-34页 |
| ·A/D 转换电路模块 | 第34-35页 |
| ·存储器模块 | 第35-36页 |
| ·电子罗盘的设计 | 第36-40页 |
| ·磁阻芯片选型 | 第36-37页 |
| ·电源电路设计 | 第37-38页 |
| ·置位/复位电路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·放大电路和A/D 转换电路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抗干扰措施 | 第40-41页 |
| 5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41-57页 |
| ·分站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41-46页 |
| ·开发环境简介 | 第41-42页 |
| ·主程序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·初始化模块子程序 | 第43-45页 |
| ·数据采集子程序 | 第45-46页 |
| ·主站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46-54页 |
| ·系统结构图 | 第46-47页 |
| ·系统模块图 | 第47-49页 |
| ·开发环境 | 第49页 |
| ·数据库设计 | 第49-51页 |
| ·主站软件的实现 | 第51-54页 |
| ·通信协议的设计 | 第54-57页 |
| 6 系统的调试和应用 | 第57-68页 |
| ·应力传感器调试和标定 | 第57-61页 |
| ·调试工具 | 第57-58页 |
| ·调试步骤 | 第58-59页 |
| ·传感器标定 | 第59-61页 |
| ·传感器测试和误差分析 | 第61-65页 |
| ·密封性测试 | 第61-62页 |
| ·集成测试 | 第62-63页 |
| ·误差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·系统在刘桥一矿中的应用 | 第65-68页 |
| ·工作面概况 | 第65页 |
| ·次生应力监测目的 | 第65页 |
| ·钻孔要求和传感器安装过程 | 第65-67页 |
| ·系统监测结果 | 第67-68页 |
| 7 结论 | 第68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