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--以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7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
| ·生态系统健康 | 第9-10页 |
| 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| 第10-11页 |
| 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| 第11-13页 |
| 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指示物种(类群)评价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综合指标评价法 | 第14页 |
| 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及评价 | 第14-15页 |
| 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15-16页 |
| ·科学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| ·立题依据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区自然概况 | 第17-18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17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17页 |
| ·气候 | 第17页 |
| ·水文 | 第17页 |
| ·土壤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区生物资源概况 | 第18页 |
| ·植被概况 | 第18页 |
| ·森林植物资源 | 第18页 |
| ·动物资源 | 第18页 |
| ·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样地选择 | 第19页 |
| ·外业数据调查 | 第19页 |
| ·建立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运用 | 第19-20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| 4 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| 第21-30页 |
| ·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1-27页 |
| ·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21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测量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| 第26-27页 |
| ·指标的筛选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27-29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| 第27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的算法步骤 | 第27-29页 |
| 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29页 |
| ·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及等级分级 | 第29-30页 |
| ·综合评价模型 | 第29页 |
| ·综合评价标准的确定及健康等级的划分 | 第29-30页 |
| 5 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| 第30-40页 |
| ·指标数据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南甲山林场 | 第30-31页 |
| ·五道河林场 | 第31-32页 |
| ·北大山林场 | 第32-34页 |
| ·影响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素的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评价结果及健康标准分级 | 第35-36页 |
| ·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不同林分类型健康状况评价分析 | 第37页 |
| ·不同林龄健康状况评价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指标选择的分析 | 第38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指标权重确定的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6 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恢复方案研究 | 第40-42页 |
| ·恢复目标 | 第40页 |
| ·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恢复方案 | 第40-42页 |
| 7 结论与讨论 | 第42-44页 |
| ·结论 | 第42页 |
| ·讨论 | 第42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8-49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