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川芪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
| 缩略语表 | 第1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前言 | 第8-9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9-29页 |
| 1.祖国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| 第9-19页 |
| ·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| 第9-14页 |
| ·病名 | 第9-10页 |
| ·病因病机 | 第10-12页 |
| ·辨证论治 | 第12-14页 |
| ·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| 第14-19页 |
| ·病因病机 | 第14页 |
| ·辨证分型 | 第14-15页 |
| ·辨证论治 | 第15-17页 |
| ·中成药治疗 | 第17-18页 |
| ·其他疗法 | 第18-19页 |
| 2.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| 第19-29页 |
| ·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| 第19-24页 |
| ·自由基与心肌缺血 | 第19页 |
| ·代谢变化与心肌缺血 | 第19-20页 |
| ·钙超载与心肌缺血 | 第20-21页 |
| ·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 | 第21-23页 |
| ·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认识与研究 | 第23-24页 |
| ·心肌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9页 |
| ·药物治疗 | 第24-27页 |
| ·介入治疗 | 第27页 |
| ·外科手术治疗 | 第27页 |
| ·血管新生 | 第27-28页 |
| ·骨髓干细胞移植 | 第28-29页 |
| 实验研究 | 第29-31页 |
| 1.实验材料 | 第29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29页 |
| ·实验药品及试剂 | 第29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| 2.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·动物分组 | 第29-30页 |
| ·给药方法 | 第30页 |
| ·模型制备 | 第30页 |
| ·取材 | 第30页 |
| ·指标的测定 | 第30页 |
| 3.统计处理 | 第30-31页 |
| 实验结果 | 第31-32页 |
| 讨论 | 第32-36页 |
| 1.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2页 |
| 2.丹川芪颗粒的立方依据 | 第32页 |
| 3.丹川芪颗粒的组成与作用机制 | 第32-35页 |
| 4.丹川芪颗粒对心肌缺血CGRP水平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结论 | 第36-37页 |
| 致谢 | 第37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4页 |
| 附图 | 第44-47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