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工作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| 第13-27页 |
·UPS 概述 | 第13-14页 |
·UPS 的技术现状 | 第13页 |
·UPS 的主要组成部分 | 第13-14页 |
·UPS 的主要功能 | 第14页 |
·UPS 分类 | 第14-17页 |
·后备式UPS | 第15-16页 |
·在线互动式UPS | 第16页 |
·在线式UPS | 第16-17页 |
·UPS 的发展趋势 | 第17-19页 |
·智能化、网络化 | 第17-18页 |
·数字化 | 第18-19页 |
·高频化 | 第19页 |
·并联冗余技术 | 第19页 |
·绿色化 | 第19页 |
·粗糙集概述 | 第19-20页 |
·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| 第20-22页 |
·知识及等价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上下近似集 | 第21页 |
·知识表达系统 | 第21页 |
·决策表 | 第21页 |
·核和知识约简 | 第21-22页 |
·粗糙集与其相关理论和领域的关系 | 第22-24页 |
·粗糙集与模糊集、证据理论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·粗糙集与神经网络、知识工程、遗传算法、自动控制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粗糙集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·智能控制 | 第24页 |
·神经专家系统 | 第24页 |
·决策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词汇挖掘 | 第25页 |
·股票数据分析 | 第25页 |
·医疗诊断 | 第25页 |
·粗糙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7-32页 |
·设计目标 | 第27页 |
·设计方案 | 第27-30页 |
·电路架构设计 | 第27-29页 |
·控制系统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系统流程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硬件设计 | 第32-44页 |
·PIC18F4520 简介 | 第32-36页 |
·存储器 | 第32-33页 |
·中断 | 第33-34页 |
·I/O 端口 | 第34页 |
·定时器 | 第34-35页 |
·增强型通用同步/异步收发器(EUSART) | 第35-36页 |
·A/D 模块 | 第36页 |
·实验板相关模块设计 | 第36-42页 |
·工作电源模块 | 第36-37页 |
·电压侦测模块 | 第37-39页 |
·电流侦测模块 | 第39-40页 |
·频率侦测模块 | 第40-41页 |
·通讯模块 | 第41页 |
·驱动模块 | 第41-42页 |
·变压器相关介绍 | 第42-43页 |
·自耦变压器 | 第42-43页 |
·高频变压器 | 第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软件设计 | 第44-52页 |
·开发环境简介 | 第44-45页 |
·MPLAB IDE 的功能 | 第44页 |
·开发步骤 | 第44-45页 |
·相关程序设计 | 第45-47页 |
·AD 模块设计 | 第45页 |
·驱动模块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通讯模块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粗糙控制系统设计 | 第47-51页 |
·属性选择 | 第47页 |
·预处理模块设计 | 第47-48页 |
·约简模块设计 | 第48-49页 |
·规则提取实验 | 第49-51页 |
·规则验证 | 第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六章 实际产品对比测试 | 第52-57页 |
·AVR 动作测试 | 第52-54页 |
·AC-DC 转态测试 | 第54-55页 |
·投卸载测试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录A Microchip PIC18F4520-I/P | 第62-64页 |
附录B 实验板介绍 | 第64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8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