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·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| ·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和章节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| 第15-20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15-16页 |
| ·资料预处理 | 第16-17页 |
| ·距平化 | 第16页 |
| ·方差 | 第16页 |
| ·指数定义 | 第16-17页 |
| ·滑动平均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| ·线性相关 | 第17-18页 |
| ·T检验 | 第18页 |
| ·F检验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章 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| 第20-33页 |
| ·引言 | 第20-21页 |
| ·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年际、年代际变化特征 | 第21-24页 |
| ·季节变化平均场 | 第21-22页 |
| ·季节变化方差场 | 第22-23页 |
| ·菲律宾附近对流夏季年际、年代际变化特征 | 第23-24页 |
| ·强弱对流年的环流特征 | 第24-31页 |
| ·气候平均态 | 第24-26页 |
| ·强对流年的环流特征 | 第26-28页 |
| ·弱对流年的环流特征 | 第28-31页 |
| ·海温场特征 | 第31-32页 |
| ·本章结论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| 第33-42页 |
| ·引言 | 第33-34页 |
| ·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影响因子的分析 | 第35-40页 |
| ·季风 | 第35-36页 |
| ·北方冷空气 | 第36-37页 |
| ·副高 | 第37页 |
| ·水汽输送 | 第37-39页 |
| ·海温 | 第39-40页 |
| ·可能解释的机制 | 第40-41页 |
| ·本章结论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 个例分析 | 第42-48页 |
| ·1981年和1998年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变化情况 | 第42-43页 |
| ·影响因子分析 | 第43-47页 |
| ·纬向环流指数 | 第43-44页 |
| ·纬向环流强度 | 第44-45页 |
| ·副高 | 第45-46页 |
| ·季风指数 | 第46页 |
| ·850hPa水汽通量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结论 | 第47-48页 |
| 第六章 数值模拟 | 第48-55页 |
| ·模式简介 | 第48-49页 |
| ·方案设计 | 第49-50页 |
| ·控制试验方案 | 第50页 |
| ·敏感性试验方案 | 第50页 |
| ·模式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本章结论与讨论 | 第53-55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8页 |
| ·论文的基本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·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论文附图 | 第66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