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20页 |
·水资源配置问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·世界水资源问题 | 第9-10页 |
·我国水资源特点 | 第10-11页 |
·水资源配置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水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水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2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理论 | 第20-31页 |
·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| 第20-21页 |
·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容和任务 | 第21-23页 |
·水资源配置的目标与原则 | 第23-25页 |
·水资源配置的目标 | 第23页 |
·遵循原则 | 第23-25页 |
·水资源配置的研究方法、配置理论与配置形式 | 第25-29页 |
·水资源配置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水资源配置理论的发展过程 | 第26-28页 |
·水资源配置形式 | 第28-29页 |
·水资源配置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3 区域水资源供需水预测 | 第31-42页 |
·需水预测 | 第31-37页 |
·生活需水预测 | 第33页 |
·生产需水预测 | 第33-36页 |
·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| 第36-37页 |
·供水预测 | 第37-40页 |
·蓄水工程可供水量 | 第37-38页 |
·引水、提水工程可供水量 | 第38-39页 |
·地下水可供水量 | 第39-40页 |
·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水资源供需分析概念及遵循原则 | 第40-41页 |
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多目标决策模糊贴近度法 | 第42-50页 |
·多目标决策及模糊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多目标决策 | 第42-43页 |
·模糊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多目标决策模糊方法研究现状 | 第44-45页 |
·多目标决策模糊贴近度法 | 第45-49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45-46页 |
·有效解的求解方法 | 第46页 |
·最佳权衡解的求解思路 | 第46-47页 |
·有效解和理想解的模糊化 | 第47-48页 |
·用模糊贴近度寻找最优解 | 第48-49页 |
·模糊贴近度法的求解过程 | 第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5 水资源合理配置多目标决策 | 第50-62页 |
·模型的构建原则 | 第50-51页 |
·水资源分区、用水户分类 | 第51页 |
·水资源分区 | 第51页 |
·水源和用水户分类 | 第51页 |
·模型的构建 | 第51-57页 |
·决策变量分析 | 第52页 |
·模型目标 | 第52-53页 |
·水资源配置数学模型 | 第53-56页 |
·模型参数确定 | 第56-57页 |
·模型分析与解法选择 | 第57-59页 |
·配置方案合理性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6 南渡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分析 | 第62-98页 |
·南渡江流域概况 | 第62-65页 |
·自然地理概况 | 第62页 |
·水文及水资源特征 | 第62-63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63页 |
·主要水库及水利工程 | 第63-65页 |
·南渡江流域水资源系统概化 | 第65-68页 |
·水资源分区 | 第65-67页 |
·供水水源及用水户构成 | 第67-68页 |
·供需水量预测及基准年供需平衡分析 | 第68-78页 |
·需水预测 | 第68-75页 |
·供水预测 | 第75-77页 |
·基准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南渡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| 第78-88页 |
·水资源配置整体模型与模型参数确定 | 第78-82页 |
·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求解 | 第82-86页 |
·配置成果分析 | 第86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98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1页 |
·结论 | 第98-99页 |
·展望 | 第99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07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