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和减震措施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9-13页 |
·自锚式悬索桥的历史与现状 | 第9-10页 |
·我国的地震和震灾 | 第10-11页 |
·我国的抗震减灾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桥梁结构减震措施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本文的意义 | 第17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7-19页 |
2 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和反应谱分析 | 第19-35页 |
·动力分析模型 | 第19-20页 |
·桥面系 | 第19页 |
·主缆和吊杆 | 第19页 |
·主塔 | 第19页 |
·基础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对象的工程概况及动力特性 | 第20-25页 |
·反应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25-26页 |
·黄河路大桥的反应谱分析 | 第26-33页 |
·引言 | 第26-28页 |
·纵向输入 | 第28-29页 |
·横向输入 | 第29-30页 |
·竖向输入 | 第30-31页 |
·正交分量的组合 | 第31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5页 |
3 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| 第35-53页 |
·地震波的特性和选取原则 | 第35-38页 |
·地震波幅值 | 第36页 |
·地震波频谱特性 | 第36-37页 |
·地震波持续时间 | 第37-38页 |
·人工合成地震波 | 第38-41页 |
·拟合规范反应谱的常规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调整真实地震记录拟合规范反应谱法 | 第39-41页 |
·离散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式 | 第41-44页 |
·动力问题的Hamilton原理 | 第41页 |
·时域分析法 | 第41-42页 |
·桥梁结构的振动阻尼 | 第42-44页 |
·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纵向输入 | 第44-46页 |
·横向输入 | 第46-47页 |
·竖向输入 | 第47-49页 |
·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结果比较 | 第49-51页 |
·纵向输入 | 第49-50页 |
·横向输入 | 第50-51页 |
·竖向输入 | 第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4 主梁和索塔碰撞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| 第53-65页 |
·碰撞的特点 | 第53-54页 |
·结构碰撞的模型和分析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本文所用接触单元和参数选取 | 第55-56页 |
·黄河路大桥碰撞效应分析 | 第56-63页 |
·纵向抗震支座处碰撞效应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影响纵向抗震限位支座处碰撞反应的参数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横向限位支座处碰撞效应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影响横向限位支座处碰撞反应的参数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5 自锚式悬索桥纵向耗能减震措施 | 第65-75页 |
· | 第65-66页 |
·耗能减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| 第65-66页 |
·粘滞阻尼器的类型和性能 | 第66页 |
·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及等效线性化 | 第66-69页 |
·线性模型 | 第66-67页 |
·Kelvin模型 | 第67-68页 |
·Maxwell模型 | 第68页 |
·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的等效线性化 | 第68-69页 |
·阻尼器的布置和参数初选 | 第69-74页 |
·阻尼器的布置和参数初选 | 第69-71页 |
·阻尼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| 第71-73页 |
·参数敏感性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-7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·结论 | 第75-76页 |
·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