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跨度拱桥气动参数识别及风致响应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35页 |
| ·拱桥发展概述 | 第13-19页 |
| ·石拱桥 | 第13-14页 |
| ·钢筋混凝土拱桥 | 第14-16页 |
| ·钢管混凝土拱桥 | 第16-17页 |
| ·钢拱桥 | 第17-19页 |
| ·大跨度拱桥抗风 | 第19-32页 |
| ·拱桥抗风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| ·拱桥风荷载特点 | 第20-23页 |
| ·拱桥静风与阵风荷载 | 第23-24页 |
| ·桥梁风致振动 | 第24-32页 |
| ·拱桥抗风研究内容 | 第32-35页 |
| 第2章 拱肋断面定常气动力系数识别 | 第35-51页 |
| ·矩形断面拱肋 | 第35-38页 |
| ·有机玻璃模型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木模型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双陀螺形断面拱肋 | 第38-41页 |
| ·小模型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·大模型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四方柱断面拱肋 | 第41-44页 |
| ·方钢管模型设计 | 第41-42页 |
| ·有机玻璃模型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四圆柱断面拱肋 | 第44-50页 |
| ·四圆柱平行拱肋 | 第44-46页 |
| ·四圆柱提篮拱肋 | 第46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3章 拱肋断面气动导数 | 第51-68页 |
| ·桥梁断面气动导数 | 第51-53页 |
| ·自由振动法 | 第51-52页 |
| ·强迫振动法 | 第52-53页 |
| ·气动导数识别的随机搜索法 | 第53-57页 |
| ·气动导数识别模型 | 第53-55页 |
| ·气动导数识别方法 | 第55-57页 |
| ·拱肋节段模型气动导数实验 | 第57-62页 |
| ·拱肋节段模型基本参数 | 第57-59页 |
| ·拱肋节段模型测振系统 | 第59-62页 |
| ·拱肋模型识别结果的比较 | 第62-66页 |
| ·模态与阻尼比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气动导数结果分析比较 | 第63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| 第4章 拱肋断面气动导纳 | 第68-89页 |
| ·气动导纳基本理论 | 第68-70页 |
| ·气动导纳的概念 | 第68页 |
| ·气动导纳的经验公式 | 第68-70页 |
| ·气动导纳的识别方法 | 第70-73页 |
| ·自谱识别方法 | 第71页 |
| ·互谱识别方法 | 第71-73页 |
| ·均匀格栅紊流场 | 第73-75页 |
| ·气动导纳识别试验装置 | 第75-77页 |
| ·实验模型设计 | 第75-76页 |
| ·实验工况 | 第76-77页 |
| ·气动导纳识别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7-87页 |
| ·不同气动外形下的气动导纳 | 第79-80页 |
| ·不同风攻角下的气动导纳 | 第80-83页 |
| ·不同风速下的气动导纳 | 第83-85页 |
| ·不同紊流度下的气动导纳 | 第85-8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7-89页 |
| 第5章 大跨度拱桥抖振时域分析 | 第89-108页 |
| ·风荷载计算 | 第89-95页 |
| ·静风荷载 | 第89-90页 |
| ·抖振力 | 第90-91页 |
| ·自激力 | 第91-95页 |
| ·对非线性因素的处理 | 第95-96页 |
| ·结构几何非线性 | 第95页 |
| ·气动力非线性 | 第95-96页 |
| ·抖振时域非线性求解 | 第96-99页 |
| ·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 | 第99-106页 |
| ·风场数值模拟 | 第99-100页 |
| ·响应时程和功率谱密度 | 第100-101页 |
| ·不同气动导纳影响分析 | 第101-104页 |
| ·自激力影响分析 | 第104-10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| 第6章 大跨度拱桥静风稳定性分析 | 第108-123页 |
| ·拱桥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| 第108-111页 |
| ·拱桥稳定线性理论 | 第108页 |
| ·拱桥稳定非线性理论 | 第108-109页 |
| ·拱桥静风失稳的影响因素 | 第109-111页 |
| ·拱桥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 | 第111-115页 |
| ·机构稳定分析法 | 第111-112页 |
| ·塑性铰法 | 第112-113页 |
| ·低松弛迭代法 | 第113-114页 |
| ·规范中稳定性计算方法 | 第114-115页 |
| ·大跨度拱桥静风失稳分析 | 第115-122页 |
| ·钢筋混凝土拱桥 | 第115-117页 |
| ·钢拱桥 | 第117-120页 |
| ·钢管混凝土拱桥 | 第120-1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| 第7章 拱桥风振稳定性研究 | 第123-137页 |
| ·引言 | 第123页 |
| ·驰振稳定性判断 | 第123-126页 |
| ·驰振判断原理 | 第123-124页 |
| ·五座拱桥驰振判断结果分析 | 第124-126页 |
| ·涡激共振试验 | 第126-132页 |
| ·宜宾岷江二桥涡振试验 | 第127-129页 |
| ·上海卢浦大桥涡振试验 | 第129-132页 |
| ·三维颤振稳定性分析 | 第132-136页 |
| ·拱桥颤振判定分析方法 | 第132-134页 |
| ·大跨度拱桥的三维颤振分析 | 第134-1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6-137页 |
|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7-142页 |
| ·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37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37-140页 |
| ·定常气动力测量 | 第138页 |
| ·气动导数识别 | 第138页 |
| ·气动导纳识别 | 第138-139页 |
| ·抖振时域分析 | 第139-140页 |
| ·静风稳定性分析 | 第140页 |
| ·风振稳定性研究 | 第140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140页 |
| ·未来发展展望 | 第140-142页 |
| ·气动参数识别 | 第141页 |
| ·拱桥抖振计算 | 第141页 |
| ·拱桥抗风稳定性研究 | 第141-142页 |
| 致谢 | 第142-1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3-151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151-1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