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国际法论文

《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》评析

内容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引言第8-9页
一、跨界损害责任概述第9-16页
 (一) 跨界损害责任的概念第9-10页
 (二) 跨界损害责任与国家责任的关系第10-12页
  1、国家责任第10-11页
  2、国家责任与跨界损害责任的区别第11-12页
 (三) 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法律与实践第12-14页
  1、在防止油污公约中的实践第12页
  2、在防止核损害公约中的实践第12-13页
  3、在防止空间物体造成损害公约中的实践第13页
  4、在其他公约中的实践第13-14页
 (四) 国际法委员会在跨界损害方面的编纂活动第14-16页
  1、预防制度第14-15页
  2、赔偿制度第15-16页
二、《分配草案》概说第16-22页
 (一) 背景第16-17页
 (二) 性质第17-20页
  1、《分配草案》试图提供一套可供选用的“初级规则”第17-18页
  2、《分配草案》在目前阶段属于“软法”第18-19页
  3、一般性和剩余性的第19-20页
 (三) 目的第20-21页
 (四) 与《预防草案》的关系第21-22页
  1、二者的联系第21页
  2、二者的区别第21-22页
三、《分配草案》的适用范围第22-31页
 (一) 国际法委员会关于适用范围的编纂第22-24页
 (二) 判断草案适用范围的标准第24-28页
  1、活动未受禁止性第24-25页
  2、活动的风险性第25-26页
  3、损害的跨界性第26-27页
  4、活动后果的有形性第27-28页
 (三) 对草案中其他术语的理解第28-31页
  1、“损害”第28-30页
  2、“环境”第30页
  3、“受害者”第30-31页
  4、“经营者”第31页
四、《分配草案》的赔偿制度第31-42页
 (一) 赔偿的原则第31-38页
  1、及时和充分的赔偿第31-33页
  2、污染者付费原则第33-34页
  3、严格而有限的责任第34-38页
 (三) 《分配草案》中的实质性和程序性措施第38-42页
  1、保障措施第38-39页
  2、国际和国内救济第39-41页
  3、反应措施第41-42页
五、《分配草案》的评价第42-46页
 (一) 《分配草案》的积极意义第42-43页
  1、国际损害赔偿的私法化第42页
  2、跨界损害的国家补充责任与个人主要责任相结合第42-43页
 (二) 《分配草案》的主要缺陷第43-44页
 (三) 《分配草案》对中国的影响及意义第44-46页
结论第46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协商民主:从价值到经验
下一篇:城市轨道交通一票通清分问题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