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前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概述 | 第10-19页 |
一、外观设计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0-13页 |
二、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法律效力 | 第13-15页 |
三、外观设计专利的制度价值 | 第15-16页 |
四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 | 第16-19页 |
(一)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概述 | 第16页 |
(二) 主观方面 | 第16-17页 |
(三) 客观方面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判定主体 | 第19-24页 |
一、侵权判定主体及其视角 | 第19-21页 |
二、普通消费者的界定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判定客体 | 第24-39页 |
一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概述 | 第24页 |
二、设计的保护内容 | 第24-25页 |
三、外观设计产品的保护范围 | 第25-31页 |
(一) 中国 | 第26-27页 |
(二) 美国和日本 | 第27-29页 |
(三) 欧盟及成员国 | 第29-30页 |
(四) 受保护产品范围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1页 |
四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的特殊问题 | 第31-39页 |
(一) 公知设计问题 | 第31-33页 |
(二) 功能设计问题 | 第33-36页 |
(三) 复杂产品的零部件问题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判定原则 | 第39-50页 |
一、禁止反悔原则 | 第39-41页 |
二、直接观察原则 | 第41页 |
三、隔离对比原则 | 第41-42页 |
四、综合判断原则、要部判断原则 | 第42-48页 |
五、判定原则的选择和应用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建议 | 第50-55页 |
一、增加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权能 | 第50-51页 |
二、以普通消费者作为侵权判定主体 | 第51页 |
三、降低设计对产品的依附性 | 第51-52页 |
四、明确各种侵权判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适用顺序 | 第52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