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风对建筑物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1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室内空气污染概况 | 第10-13页 |
| ·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、来源及危害 | 第10-11页 |
| ·我国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| 第11页 |
| ·室内污染物的控制规范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室内气流组织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CFD 技术在建筑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5-18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的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| 第19-21页 |
| 2 室内通风方式分析 | 第21-27页 |
| ·自然通风 | 第21页 |
| ·机械通风 | 第21-24页 |
| ·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 | 第24-27页 |
| ·概述 | 第24页 |
| ·对温度梯度的要求 | 第24页 |
| ·工作区的风速 | 第24页 |
| ·通风效率 | 第24-25页 |
| ·空气龄 | 第25-26页 |
| ·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| 第26-27页 |
| 3 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数学物理模型及计算程序 | 第27-37页 |
| ·紊流模型 | 第27-29页 |
| ·控制方程 | 第29-31页 |
| ·计算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| 第31-32页 |
| ·数值计算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·PHOENICS 程序介绍 | 第33-37页 |
| 4 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预测模拟程序验证 | 第37-57页 |
| ·室内污染物分布的实验 | 第37-48页 |
| ·实验目的 | 第37页 |
| ·实验房间 | 第37-38页 |
| ·测量点的选取 | 第38-39页 |
| ·测量工具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0-42页 |
| ·甲醛浓度的测量 | 第42-44页 |
| ·甲醛浓度的测定结果 | 第44-46页 |
| ·温度、相对湿度和气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| 第46-48页 |
| ·室内污染物分布的数值模拟 | 第48-50页 |
| ·物理模型的建立 | 第48页 |
| ·模型的边界条件及简化假设 | 第48-49页 |
| ·网格划分和断面选取 | 第49-50页 |
| ·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| 第50-53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5 示范楼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分析 | 第57-99页 |
| ·示范楼建筑简介 | 第57页 |
| ·室内通风方案 | 第57-58页 |
| ·自然通风 | 第58页 |
| ·机械通风 | 第58页 |
| ·被测房间装修情况及相关参数的检测仪器 | 第58-59页 |
| ·室内污染物的采样 | 第59-61页 |
| ·采样要求 | 第59-60页 |
| ·空间采样点的分布 | 第60-6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61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1-76页 |
| ·封闭前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测量结果 | 第62-63页 |
| ·封闭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测量结果 | 第63-64页 |
| ·自然通风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测量结果 | 第64-66页 |
| ·机械通风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测量结果 | 第66-74页 |
| ·机械通风时各工况的比较 | 第74-76页 |
| ·实验误差分析 | 第76页 |
| ·实验误差的来源 | 第76页 |
| ·仪器设备误差分析 | 第76页 |
| ·实验房间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| 第76-98页 |
| ·实验房间的物理模型 | 第77-78页 |
| ·自然通风的模拟分析 | 第78-87页 |
| ·机械通风的模拟分析 | 第87-9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99-101页 |
| 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2-105页 |
| 附录 | 第105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