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起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文献回顾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| 第14-18页 |
一、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| 第14-1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进入田野:台湾桃园县芦竹乡 | 第18-29页 |
第一节 芦竹乡概况 | 第18-23页 |
一、芦竹开发史略 | 第20-21页 |
二、芦竹历代乡治组织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芦竹乡农会 | 第23-29页 |
一、台湾农会小史 | 第23-25页 |
二、芦竹乡农会历史概略 | 第25-26页 |
三、芦竹乡农会组织结构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芦竹乡农会推广股及其运作 | 第29-45页 |
第一节 农业推广业务内容 | 第29-41页 |
一、农事推广 | 第29-33页 |
二、“四健”推广 | 第33-38页 |
三、家政推广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文化福利事业业务内容 | 第41页 |
第三节 芦竹乡农会的推广事业与乡村发展 | 第41-45页 |
第四章 芦竹乡农会信用部及其运作 | 第45-54页 |
第一节 信用部的设立及其作用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信用部主要业务内容 | 第47-49页 |
第三节 信用部的存废之争 | 第49-54页 |
第五章 芦竹乡农会保险部及其运作 | 第54-60页 |
第一节 保险部业务内容 | 第54-58页 |
一、家畜保险 | 第54页 |
二、农民健康保险 | 第54-58页 |
第二节 保险部的意义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“520”事件和台湾农民保险的实施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芦竹乡农会供销部及其运作 | 第60-65页 |
第一节 供销部的业务内容 | 第60-62页 |
一、承办政府委托业务 | 第60页 |
二、供销业务 | 第60-61页 |
三、运销业务 | 第61-62页 |
四、供应中心和农民购物中心 | 第62页 |
第二节 供销部的意义和作用 | 第62-65页 |
第七章 (大陆)村民委员会与台湾农会比较 | 第65-72页 |
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| 第65-67页 |
一、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和发展 | 第65-66页 |
二、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 | 第66-67页 |
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和台湾农会比较 | 第67-72页 |
一、二者的性质名义上相同,事实上不同 | 第67-69页 |
二、二者组织结构不同 | 第69-70页 |
三、二者的运作方式和功能迥异 | 第70-72页 |
第八章 日本农协与台湾农会比较 | 第72-84页 |
第一节 日本农协的发展历史 | 第72-74页 |
第二节 日本农协的组织和运作 | 第74-80页 |
一、日本农协的组织 | 第74-77页 |
二、日本农协的运作 | 第77-80页 |
第三节 日本农协与台湾农会比较 | 第80-84页 |
一、日本农协是经济上更适应高度市场化的农民组织 | 第80-81页 |
二、日本农协是政治上更具自主性的民间组织 | 第81-84页 |
第九章 台湾农会研究的启示 | 第84-91页 |
第一节 发展全面合作的多目标功能的农会组织 | 第85-86页 |
第二节 发展农会组织宜速不宜缓 | 第86-88页 |
一、这是国家急速工业化时期保护小农的需要 | 第86-87页 |
二、这是应对加入WTO之后农业面露内地严峻挑战的需要 | 第87页 |
三、这是国际谈判的需要 | 第87-88页 |
第三节 发展农会组织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和政府的支持 | 第88-89页 |
第四节 确保农会组织的农民自有、自治、自享性,确保其以维护和争取农民利益为目标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107页 |
附录: 照片 | 第107-109页 |
后记 | 第109-11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10-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