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一、维权职能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| 第6-10页 |
(一) 我国工会基本职责产生的背景 | 第6-7页 |
(二) 维权职能是工会存在的本质特征 | 第7-8页 |
(三) 维权职能是工会存在的客观依据 | 第8-10页 |
二、中外工会维权职能模式比较 | 第10-18页 |
(一) 国外两类不同维权模式的工会 | 第11-15页 |
(二) 工会维权职能模式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8页 |
(三) 中外工会维权职能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| 第18页 |
三、角色冲突是中国企业工会维权不力的关键 | 第18-23页 |
(一) 工会职能多重和本职职能削弱 | 第19-20页 |
(二) 工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冲突 | 第20-23页 |
四、当前我国企业工会维权不力的现状分析 | 第23-26页 |
(一) 工会维权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| 第23页 |
(二) 工会维权缺乏有效的切入途径 | 第23-24页 |
(三) 工会维权难以承受巨大的成本 | 第24页 |
(四) 工会维权的成果虚浮多于实际 | 第24-25页 |
(五) 工会自身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| 第25-26页 |
五、我国企业工会维权不力的深层原因探讨 | 第26-34页 |
(一) 经济结构转变使维权对象更为复杂 | 第26-27页 |
(二) 维权职能法制化不完善与立法滞后 | 第27-30页 |
(三) 企业工会地位制约维权作用的发挥 | 第30-32页 |
(四) 工会地位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| 第32-34页 |
六、现行法律框架下提高工会维权职能的途径探索 | 第34-43页 |
(一) 进行工会体制改革,在体制层面上解决角色冲突 | 第34-35页 |
(二) 完善法制建设,制定和修改有关工会的法律法规 | 第35-39页 |
(三) 大力推进工会自身改革,创新工会维权职能模式 | 第39-41页 |
(四)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,探索企业工会改革发展方向 | 第41-43页 |
结束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