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滑坡论文

白龙江中游滑坡堵江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滑坡堵江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我国滑坡堵江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5-17页
第二章 堵江滑坡的分布、类型和形成条件第17-30页
   ·区域地质环境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地质构造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20页
     ·地震及新构造运动第20页
     ·水文与气候特征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区堵江滑坡分布规律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空间分布特点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时间分布特征第23页
   ·滑坡堵江的类型及特点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滑坡完全堵江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滑坡不完全堵江第24-25页
   ·滑坡堵江的影响因素第25-30页
     ·滑坡堵江的内部因素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滑坡堵江的诱发因素第27页
     ·滑坡堵江水动力条件第27-30页
第三章 凤安山滑坡特征第30-42页
   ·滑坡区地质环境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地质构造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32页
     ·水文及气候特征第32页
   ·滑坡基本特征第32-36页
     ·Ⅰ号滑坡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其它滑坡第35-36页
   ·滑坡体物质及坡体结构第36-38页
   ·滑坡地貌特征第38-42页
第四章 凤安山滑坡演化与堵江过程第42-52页
   ·滑坡演化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·Ⅰ号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其它滑坡的产生第44-45页
   ·滑坡变形数值模拟第45-52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第45-47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计算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·FLAC3D计算结果第48-52页
第五章 凤安山滑坡堵江预测第52-65页
   ·滑坡稳定状态第52-55页
     ·Ⅰ1滑坡第52-53页
     ·Ⅰ2滑坡第53-55页
   ·滑坡堵江离散单元法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基本原理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第56-58页
   ·滑坡堵江高度计算第58-65页
     ·滑坡堵江的危害范围第58-60页
     ·滑坡滑速估算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滑坡堵江计算第61-65页
第六章 结论和建议第65-68页
   ·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·建议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1页
在学期间的科研实践及成果第71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旗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
下一篇: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