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5-16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6-1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40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8-36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管理简述 | 第18-23页 |
·国外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概述 | 第23-31页 |
·国内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进展 | 第31-36页 |
·研究内容、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| 第36-4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6-3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37-3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8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38-40页 |
第2章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研究基础 | 第40-55页 |
·正义论 | 第40-42页 |
·正义论的主要观点 | 第40-41页 |
·正义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| 第41-42页 |
·义利共生论 | 第42-44页 |
·义利共生论的主要观点 | 第42-43页 |
·义利共生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| 第43-44页 |
·中西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类型及选择 | 第44-51页 |
·依据管理行为划分的西式管理类型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义利共生论的中式管理类型 | 第46-48页 |
·中西学者不同管理类型的比较分析 | 第48页 |
·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类型选择原则 | 第48-51页 |
·相关法律公约与标准 | 第51-55页 |
·相关法律法规 | 第51-52页 |
·相关人权宣言和公约 | 第52-53页 |
·相关员工社会责任标准 | 第53-55页 |
第3章 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借鉴 | 第55-72页 |
·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演变回顾 | 第55-58页 |
·社会责任概念兴起之前的企业管理实践 | 第55-57页 |
·社会责任概念兴起之后的企业管理实践 | 第57页 |
·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 | 第57-58页 |
·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价值依据 | 第58-61页 |
·慈善行为回报社会 | 第58-59页 |
·增加盈利谋求发展 | 第59页 |
·成为良好企业公民 | 第59-61页 |
·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具体内容 | 第61-64页 |
·多样化员工雇佣 | 第61-62页 |
·薪酬与福利管理 | 第62-63页 |
·职业发展与培训 | 第63页 |
·职业健康和安全 | 第63-64页 |
·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一般路径 | 第64-67页 |
·成立专职的责任管理部门 | 第64-65页 |
·颁布明确的责任管理政策 | 第65页 |
·设计量化的责任管理指标 | 第65-66页 |
·设立专项的责任管理项目 | 第66页 |
·发布独立的责任管理报告 | 第66-67页 |
·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条件支撑 | 第67-72页 |
·良好的人文背景 | 第67-69页 |
·独立的非政府组织 | 第69-71页 |
·政府的有力推动 | 第71-72页 |
第4章 中国优秀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经验分析 | 第72-85页 |
·典型案例: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 | 第72-76页 |
·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措施 | 第73-75页 |
·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绩效 | 第75-76页 |
·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经验 | 第76页 |
·基于29 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分析 | 第76-80页 |
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 | 第77-78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 | 第78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析 | 第78-80页 |
·中国优秀国有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经验归纳 | 第80-85页 |
·员工权益保护 | 第80页 |
·员工民主管理 | 第80-81页 |
·企业文化建设 | 第81-83页 |
·福利保障管理 | 第83-85页 |
第5章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问题研究 | 第85-103页 |
·典型案例:四川L 化工集团实证调查 | 第85-91页 |
·厂区布局问题 | 第86-87页 |
·安全管理问题 | 第87-88页 |
·职业健康问题 | 第88-89页 |
·日常管理问题 | 第89-91页 |
·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抽样调查 | 第91-96页 |
·调查方案及实施 | 第91页 |
·调查样本特征 | 第91-92页 |
·调查分析结果 | 第92-96页 |
·调查不足和思考 | 第96页 |
·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问题 | 第96-103页 |
·管理主体错位缺位 | 第96-97页 |
·管理水平整体较低 | 第97-98页 |
·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| 第98-99页 |
·管理内容较为狭窄 | 第99-100页 |
·基本权益保护不足 | 第100-103页 |
第6章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103-119页 |
·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制度影响因素 | 第103-108页 |
·政府监管能力 | 第103-105页 |
·行业服务水平 | 第105-106页 |
·企业制度因素 | 第106-108页 |
·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经济影响因素 | 第108-112页 |
·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| 第108-110页 |
·企业所在行业特征 | 第110-111页 |
·企业经营与发展态势 | 第111-112页 |
·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文化影响因素 | 第112-116页 |
·义利价值观 | 第113页 |
·人本观念和道德素养 | 第113-115页 |
·法律与权利意识 | 第115-116页 |
·义利共存: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底线选择 | 第116-119页 |
第7章 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构成 | 第119-139页 |
·管理组织的系统变革 | 第119-126页 |
·组织机构的明确 | 第119-121页 |
·各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| 第121-124页 |
·人事从业者的角色转变 | 第124-126页 |
·管理制度的全面规范 | 第126-128页 |
·明确社会责任管理准则 | 第126页 |
·依法规范企业管理制度 | 第126-127页 |
·非正式制度的约束 | 第127-128页 |
·管理活动的循环改进 | 第128-134页 |
·管理的计划阶段 | 第129-130页 |
·管理的执行阶段 | 第130-131页 |
·管理的核查阶段 | 第131-133页 |
·管理的处理阶段 | 第133-134页 |
·社会议题管理 | 第134-139页 |
·社会议题及其成因 | 第134-135页 |
·社会议题管理的作用 | 第135页 |
·社会议题管理的流程 | 第135-139页 |
第8章 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系统支撑 | 第139-154页 |
·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内部支撑 | 第139-143页 |
·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财务管理体系 | 第139-140页 |
·全员员工社会责任培训体系 | 第140-141页 |
·全面员工社会责任信息平台 | 第141-143页 |
·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外部支撑 | 第143-149页 |
·社会保障体系 | 第143-145页 |
·社会监督体系 | 第145-147页 |
·社会评价体系 | 第147-149页 |
·公民意识教育: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人文基础 | 第149-153页 |
·实施公民意识普及教育 | 第149-150页 |
·倡导劳动者集体维权 | 第150-151页 |
·加强媒体宣传和讨论 | 第151-153页 |
·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前景展望 | 第153-154页 |
结论 | 第154-1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7-165页 |
致谢 | 第165-166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66-167页 |
附录B 发布CSR 报告的中国企业明细表 | 第167-168页 |
附录C GRI 披露标准劳动措施绩效指标释意表 | 第168-169页 |
附录D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常用法律法规表 | 第169-171页 |
附录E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调查表 | 第171-1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