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7-28页 |
| ·水体富营养化 | 第7-10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| 第10-13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理化特点 | 第14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制 | 第14-15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作用机制 | 第15-16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危害 | 第16-20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| 第20-23页 |
| ·有毒蓝藻的PCR检测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8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3页 |
| ·材料来源 | 第28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8-29页 |
| ·常用溶液 | 第29-30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6页 |
| ·阳性藻株的套式PCR灵敏度测试 | 第33-34页 |
| ·景观水体二重PCR检测结果 | 第34-39页 |
| ·景观水体套式PCR的检测结果 | 第39-46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46-50页 |
| ·二重PCR检测结果与讨论 | 第46-47页 |
| ·一步PCR与套式PCR检测结果比较与讨论 | 第47页 |
| ·套式PCR检测结果与讨论 | 第47-48页 |
| ·产毒微囊藻在广州景观水体与广东水库的分布特点比较 | 第48-50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50-58页 |
| 论文及主要科研成果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