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2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| 第20-28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般概念 | 第20-23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的提出 | 第20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及内涵 | 第20-21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| 第21-23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·系统论 | 第23页 |
·生态系统区域分异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生态系统等级理论 | 第24页 |
·生态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技术基础 | 第25-28页 |
·GIS技术概述 | 第25-26页 |
·RS技术概述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的技术方法 | 第28-62页 |
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8-31页 |
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| 第28-29页 |
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9页 |
·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| 第29-31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方法 | 第31-50页 |
·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34-38页 |
·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40-43页 |
·生态系统产品提供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气候调节重要性评价方法 | 第44-50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| 第50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技术 | 第50-62页 |
·评价单元确定技术 | 第50-51页 |
·GIS技术应用 | 第51-54页 |
·RS技术应用 | 第54-58页 |
·统计技术的应用 | 第58-59页 |
·权重确定技术 | 第59-62页 |
第四章 绛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 | 第62-94页 |
·研究载体概况 | 第62-69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62-67页 |
·经济概况 | 第67-69页 |
·生态环境信息的处理 | 第69-72页 |
·基础信息的处理 | 第69页 |
·遥感信息数据处理 | 第69-72页 |
·DEM信息处理 | 第72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 | 第72-94页 |
·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| 第72-74页 |
·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| 第74-76页 |
·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| 第76-81页 |
·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评价 | 第81-83页 |
·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重要性评价 | 第83-85页 |
·生态系统产品提供重要性评价 | 第85-88页 |
·气候调节重要性评价 | 第88-90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| 第90-9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94-96页 |
·结论 | 第94-95页 |
·建议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与的项目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