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18页 |
·微生物对陈化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| 第9-14页 |
·陈化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区系研究 | 第9-10页 |
·微生物增进发酵烟叶香吃味质量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微生物降解烟碱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微生物增香机制的研究探讨 | 第13-14页 |
·酶学技术对增进发酵烟叶香味质量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| 第16-18页 |
2 引言 | 第18-19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优势增质菌株生物学特性试验 | 第19-22页 |
·个体形态观察 | 第19页 |
·革兰氏染色 | 第19页 |
·美蓝染色 | 第19页 |
·芽孢染色 | 第19页 |
·菌体大小测量 | 第19页 |
·菌落特征和培养特征观察 | 第19页 |
·菌株生理生化特性 | 第19-20页 |
·菌株的产酶特性 | 第20-21页 |
·产过氧化氢酶特性 | 第21页 |
·产淀粉酶特性 | 第21页 |
·产蛋白酶特性 | 第21页 |
·产果胶酶特性 | 第21页 |
·菌株最适培养条件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不同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不同pH值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不同金属离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 | 第22-23页 |
·烟叶预处理 | 第22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2页 |
·制剂的施加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菌制剂的施加方法 | 第22页 |
·混合酶制剂的施加方法 | 第22页 |
·菌酶混合制剂的施加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23页 |
·重要化学成分指标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重要酶活性指标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发酵烟叶内在质量感官评吸鉴定 | 第23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8页 |
·优势增质菌株的特性研究 | 第23-28页 |
·个体形态观察 | 第23页 |
·菌落特征和培养特征 | 第23页 |
·菌株生理生化特性 | 第23-24页 |
·增质菌株的产酶特性 | 第24-26页 |
·产过氧化氢酶特性 | 第24页 |
·产淀粉酶特性 | 第24页 |
·产蛋白酶特性 | 第24-25页 |
·产果胶酶特性 | 第25-26页 |
·增质菌株最适培养条件 | 第26-28页 |
·不同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不同pH值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不同金属离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 | 第28-38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总酚和色素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中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处理对烟叶内在质量感官评吸鉴定结果影响 | 第36-38页 |
5. 结论与讨论 | 第38-42页 |
·优势增质菌种的生物学特性 | 第38-40页 |
·优势增质菌的形态特征、菌落特征、生理生化特性 | 第38页 |
·优势增质菌的酶学特性 | 第38-39页 |
·优势增质菌株最适培养条件 | 第39-40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含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含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总酚类物质和色素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不同发酵条件对烤烟内在质量感官评吸结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