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4页 |
一、执行审查程序概述 | 第14-18页 |
(一) 执行审查程序的产生过程 | 第14-15页 |
1、东京回合前 | 第14页 |
2、东京回合至乌拉圭回合前 | 第14页 |
3、乌拉圭回合后 | 第14-15页 |
(二) 执行审查程序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1、快捷性 | 第15页 |
2、无执行的合理期限 | 第15-16页 |
(三) 执行审查程序的意义 | 第16页 |
1、加速DSB建议或裁决的执行 | 第16页 |
2、维护经济小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| 第16页 |
(四) 执行审查程序的适用情况 | 第16-18页 |
二、争端解决实践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执行审查程序的解释 | 第18-25页 |
(一) 有权提起执行审查程序的当事人资格 | 第18-19页 |
1、胜诉方的资格 | 第18页 |
2、败诉方的资格 | 第18-19页 |
3、原争议中的第三方或非当事方的资格 | 第19页 |
(二) 在何时可以提起执行审查程序 | 第19-20页 |
(三) 磋商是否为前置程序 | 第20-21页 |
(四) 专家组的职责 | 第21-22页 |
(五) 专家组审查的范围 | 第22-23页 |
(六) 举证责任的分配 | 第23-24页 |
1、谁主张谁举证 | 第23-24页 |
2、举证责任倒置 | 第24页 |
(七) 执行审查程序中能否上诉 | 第24-25页 |
三、执行审查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| 第25-31页 |
(一) 反复运用执行审查程序的问题 | 第25-26页 |
(二) 先后顺序问题 | 第26-27页 |
(三) 提起主体模糊 | 第27-28页 |
(四) 提起时间规定不明 | 第28-29页 |
(五) 磋商是否前置 | 第29页 |
(六) 专家组职权范围不明 | 第29-30页 |
(七) 专家组审查范围与标准不明 | 第30-31页 |
结论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6页 |
附录 | 第36-40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