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4页 |
·研究的背景及目的、意义 | 第8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 失业保险制度基本问题研究 | 第14-24页 |
·失业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·失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| 第15-17页 |
·强制性 | 第16页 |
·互济性 | 第16页 |
·社会性 | 第16页 |
·福利性 | 第16-17页 |
·促进就业性 | 第17页 |
·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分析 | 第17-22页 |
·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| 第18-19页 |
·保障生存权的功能 | 第19-20页 |
·保障就业权的功能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22-24页 |
·1950年《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》 | 第22-23页 |
·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待业保险制度 | 第23页 |
·1999年《失业保险条例》 | 第23-24页 |
3 我国优秀运动员失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24-38页 |
·有关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| 第24-33页 |
·有关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发展的历史回顾 | 第24-26页 |
·有关我国运动员退役后失业的情况 | 第26-28页 |
·部分国外退役运动员的情况 | 第28-30页 |
·有关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的现状 | 第30-33页 |
·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8页 |
·有关运动员失业保险立法方面工作滞后 | 第33-34页 |
·各地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、标准和条件等不完善 | 第34-35页 |
·以往就业安置体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| 第35-36页 |
·对运动员宣传失业保险的力度不够 | 第36页 |
·体育管理部门不够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| 第36-37页 |
·对运动员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 | 第37-38页 |
4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8-54页 |
·国外失业保险的基本概况 | 第38-40页 |
·国外失业保险的产生及发展 | 第38-39页 |
·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模式 | 第39-40页 |
·部分国家失业保险制度 | 第40-49页 |
·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| 第40-43页 |
·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| 第43-46页 |
·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| 第46-49页 |
·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9-54页 |
·关于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的启示 | 第49-50页 |
·关于失业保险基金方面的启示 | 第50-52页 |
·关于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方面的启示 | 第52-54页 |
5 完善优秀运动员失业保险的对策 | 第54-62页 |
·健全有关优秀运动员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| 第54-55页 |
·合理确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、标准和期限 | 第55-56页 |
·退役运动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| 第55页 |
·退役运动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| 第55-56页 |
·退役运动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| 第56页 |
·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体系 | 第56-60页 |
·加强对运动员进行就业指导,转变运动员就业观念 | 第56-57页 |
·健全运动员社会化培训体系,提高运动员职业技能 | 第57-58页 |
·改善劳动市场信息,发展和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 | 第58页 |
·积极创造条件,拓宽就业渠道,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 | 第58-59页 |
·提倡人性化措施,增强运动员就业动机 | 第59-60页 |
·加大对运动员宣传失业保险的力度 | 第60页 |
·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,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| 第60-61页 |
·制定符合运动员学习特点的弹性学制 | 第60页 |
·各级体育学校要积极发展体育职业教育 | 第60-61页 |
·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 | 第61页 |
·健全货币补偿体系,建立体育行业内失业援助金 | 第61-62页 |
6 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