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:寒山诗歌研究现状述评 | 第9-15页 |
第一节 寒山诗歌的结集、书目著录与版本研究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寒山其人及其诗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第三节 其他方面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寒山生活的时代与寒山形象 | 第15-30页 |
第一节 寒山生活时代——从贞观说到对贞观说的否定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从禅学思想与诗歌格律看寒山的生活时代 | 第17-22页 |
第三节 伪闾丘胤序及众多佛教文献中塑造的寒山形象 | 第22-30页 |
第三章 寒山诗歌中的宗教与文化精神 | 第30-40页 |
第一节 亦佛,亦儒,亦道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庄禅结合,走向个体生命的超越 | 第32-36页 |
第三节 出世之人写入世之诗——佛家面目下隐藏的儒家淑世之心 | 第36-40页 |
第四章 寒山诗歌的美学境界——“高远空灵”背后的“幽寂悲凉” | 第40-48页 |
第一节 “幽寂悲凉”的诗境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“幽寂悲凉”的艺术表现方式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“幽寂悲凉”诗境之成因分析 | 第43-48页 |
第五章 寒山诗歌与《古诗十九首》、玄言诗、陶渊明诗歌的比较研究 | 第48-58页 |
第一节 寒山诗歌与《古诗十九首》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寒山诗歌与玄言诗 | 第50-52页 |
第三节 寒山诗歌与陶渊明诗歌 | 第52-58页 |
第六章 寒山及其诗歌在国内外的影响 | 第58-66页 |
第一节 寒山及其诗歌在佛门中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第二节 寒山诗歌在历代文人中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寒山及其诗歌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| 第62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3页 |
附录A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