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植物学论文

三种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

致谢第1-5页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7页
绪论第17-19页
 1 概述第17页
 2 研究思路、内容和目的第17-1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9-37页
 1 水生植物的作用第19-20页
 2 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第20-35页
   ·化感作用定义第20-21页
   ·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化感作用的比较第21-22页
   ·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第22-25页
   ·化感作用机理第25-28页
   ·影响化感作用抑藻的因素第28-30页
   ·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第30-35页
   ·水生植物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第35页
 3 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第35-37页
第二章 小茨藻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第37-63页
 1 前言第37-39页
   ·栅藻的形态学描述第37-38页
   ·关于水生植物对藻类群落结构和细胞大小影响的研究报道第38页
   ·水生植物对栅藻化感作用的研究第38-39页
 2 共培养下小茨藻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39-58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·结果第43-53页
   ·讨论第53-58页
 3 小茨藻种植水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58-6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·结果第60-61页
   ·讨论第61页
 4 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三章 马来眼子菜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第63-81页
 1 共培养下马来眼子菜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63-78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3-65页
   ·结果第65-76页
   ·讨论第76-78页
 2 马来眼子菜种植水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78页
   ·结果第78-79页
   ·讨论第79页
 3 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第四章 菹草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第81-101页
 1 共培养下菹草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81-96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81-83页
   ·结果第83-93页
   ·讨论第93-96页
 2 菹草种植水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96-9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96页
   ·结果第96-98页
   ·讨论第98-99页
 3 本章小结第99-101页
第五章 三种沉水植物对汉氏菱形藻的化感效应第101-131页
 1 前言第101-102页
 2 小茨藻对汉氏菱形藻的化感效应第102-112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102-104页
   ·结果第104-111页
   ·讨论第111-112页
 3 马来眼子菜对汉氏菱形藻的化感效应第112-115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12-113页
   ·结果第113-115页
   ·讨论第115页
 4 菹草对汉氏菱形藻的化感效应第115-12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15-116页
   ·结果第116-127页
   ·讨论第127-129页
 5 本章小结第129-131页
第六章 三种沉水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第131-149页
 1 前言第131页
   ·蓝藻水华问题第131页
   ·水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的研究情况第131页
 2 小茨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第131-137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31-133页
   ·结果第133-136页
   ·讨论第136-137页
 3 马来眼子菜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第137-14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37-138页
   ·结果第138-140页
   ·讨论第140-141页
 4 菹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第141-148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41-142页
   ·结果第142-147页
   ·讨论第147-148页
 5 本章小结第148-149页
第七章 菹草对武汉月湖浮游植物的影响第149-159页
 1 前言第149页
 2 研究方法第149-150页
   ·武汉月湖概况第149-150页
   ·水生植被重建第150页
   ·水质监测第150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150-156页
   ·水生植被的恢复第150-151页
   ·理化指标的变动第151-153页
   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变化第153-154页
   ·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54-156页
 4 讨论第156-157页
 5 本章小结第157-159页
结论第159-161页
参考文献第161-176页
附录I 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76页

论文共1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陈云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新探
下一篇:杨文会与中国佛教近代化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