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点压电振动给料装置及驱动控制系统
提要 | 第1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相关领域技术简介 | 第10-15页 |
·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 | 第10-12页 |
·振动给料技术 | 第12-15页 |
·压电振动给料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、创新点及技术指标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·课题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多点压电振动给料装置的结构及机理研究 | 第19-35页 |
·压电陶瓷基本知识 | 第19-23页 |
·压电效应和压电陶瓷 | 第19-21页 |
·压电振子振动模态及谐振特性 | 第21-23页 |
·多点压电振动输送装置的结构及组成 | 第23-26页 |
·振动料盒 | 第24-25页 |
·进料部分 | 第25页 |
·其他部件 | 第25-26页 |
·多点压电振动给料装置的基本原理 | 第26-33页 |
·振动与波动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多点压电振动给料装置振动波形传递的实验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多点压电振动给料装置质点椭圆运动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振动对物料颗粒群自然休止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几何结构限位导向对物料输送的影响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多点压电振动给料装置的实验研究 | 第35-69页 |
·实验目的和实验系统 | 第35-37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5页 |
·实验系统 | 第35-37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37-39页 |
·对称两点振源式给料装置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| 第39-47页 |
·工作频率和相位差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·工作电压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支撑点位置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装置倾角α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物料种类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对比实验 | 第47-55页 |
·三点振源对比实验 | 第47-48页 |
·非对称两点振源对比实验 | 第48-50页 |
·单点振源对比实验 | 第50-52页 |
·对比实验分析总结 | 第52-55页 |
·振动信号反馈实验 | 第55-63页 |
·单点振源振动信号反馈实验 | 第55-61页 |
·对称两点振源信号反馈实验 | 第61-63页 |
·补充的工作电压影响实验 | 第63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9页 |
第4章 驱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69-81页 |
·概述 | 第69-70页 |
·电源管理 | 第70-71页 |
·单片机及外围电路 | 第71-73页 |
·串口通讯模块的电路设计 | 第73页 |
·驱动模块的电路设计 | 第73-77页 |
·电压调理电路 | 第74-75页 |
·带通滤波电路 | 第75-76页 |
·功率放大及升压电路 | 第76-77页 |
·反馈模块的电路设计 | 第77-80页 |
·信号放大及整流滤波电路 | 第78-79页 |
·A/D 转换电路 | 第79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5章 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性能测试 | 第81-95页 |
·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| 第81-88页 |
·通讯模块 | 第82-83页 |
·初始参数设置模块 | 第83-84页 |
·工作参数设置模块 | 第84-85页 |
·运算控制模块 | 第85-87页 |
·当前工作状态显示模块 | 第87-88页 |
·下位机程序设计 | 第88-91页 |
·系统主程序模块 | 第88-89页 |
·串口中断子程序模块 | 第89页 |
·频率和相位差调节子程序模块 | 第89-90页 |
·定时中断(方波发生)子程序模块 | 第90页 |
·其他子程序模块 | 第90-91页 |
·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 | 第91-94页 |
·测试内容与测试装置 | 第91页 |
·测试数据与分析 | 第91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6章 总结展望 | 第95-99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95-96页 |
·本文的不足和后续工作建议 | 第96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3页 |
摘要 | 第103-106页 |
ABSTRACT | 第106-11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