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高校道德教育实效“切入点”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8页
引言第8-9页
一、大学生道德及道德教育现状调查第9-16页
 (一) 调查呈现的表面现象第10-12页
  1. 在大学生道德现状方面第10-11页
  2. 在道德教育效果现状方面第11-12页
 (二) 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第12-14页
  1. 大学生存在着受外力操控的束缚第12-13页
  2. 大学生中存在着一种面具现象第13页
  3. 大学生存在着“好孩子”心理第13-14页
 (三) 分析中获得的结论第14-16页
二、道德人格培育对道德教育发挥实效功能的分析第16-28页
 (一) 道德人格及其特征第16-20页
  1. 人格和道德人格的概念界定第16-17页
  2. 道德人格的特征第17-20页
 (二) 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根源分析第20-23页
  1. 压服式的权威主义教育观第20-21页
  2. 全面灌输的教育方式第21页
  3. 片面的、急功近利的育人观第21-22页
  4. 政治取代道德的倾向第22页
  5. 道德教育智育化第22-23页
 (三) 道德人格对道德教育实效促进功能分析第23-28页
  1. 道德人格诉诸道德主体道德自律精神第24-25页
  2. 道德人格诉诸理性思索的过程第25页
  3. 道德人格诉诸顽强道德的意志力第25-26页
  4. 道德人格诉诸强烈的道德情感第26-28页
三、道德人格培育第28-35页
 (一) 道德人格培育的原则第28-31页
  1. 主体性原则第28-29页
  2. 参与性或实践性原则第29-30页
  3. 生活化原则第30-31页
 (二) 道德人格培育方法第31-35页
  1. 讨论法第31页
  2. 行为实践法第31-32页
  3. 榜样示范法第32-33页
  4. 情境体验法第33-34页
  5. 修养指导法第34页
  6. 环境陶冶法第34-35页
四、结论第35-36页
注释第36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40页
后记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滨州黄河大桥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
下一篇:法益范畴的法理学改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