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雨花台烈士陵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及美景度评价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前言第11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6页
   ·纪念、纪念性和纪念性景观的涵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纪念第13页
     ·纪念性第13页
     ·纪念性景观第13-14页
   ·植物在纪念性景观中的作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·主要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植物在纪念性景观中的特殊用途第15-16页
   ·前人研究进展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纪念性景观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·生态效益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植物空间景观的营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美学质量评价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·我国的烈士陵园发展沿革及国内外植物配置实例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烈士陵园发展沿革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实例介绍第20-23页
   ·东西方文化差异与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西方文化思想第24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·研究的范围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中的“纪念性景观”第25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中的“空间”第25-26页
第二章 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6-31页
   ·研究地概况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区位概况第26页
     ·发展概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自然条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人文及旅游资源第28页
     ·植物资源及景观资源第28-2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·资源调查第2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9-31页
第三章 植物组成成分与季相分析第31-38页
   ·植物组成成分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·数量组成第31页
     ·科、属的组成第31-34页
     ·植物种类组成特点第34页
   ·季相景观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春季景观——百花争艳第35页
     ·夏季景观——绿树成荫第35页
     ·秋季景观——叶红果丰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冬季景观——生机无限第36-37页
   ·小结第37-38页
第四章 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平面形式分析第38-55页
   ·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第38-48页
     ·植物空间构成的类型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空间结构第40-46页
     ·空间序列第46-48页
   ·植物空间的“流”第48-50页
     ·生态的“流”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心理的“流”第49页
     ·形态与色彩的“流”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意境的“流”第50页
   ·植物的平面布置形式第50-54页
     ·规则式配置第50-52页
     ·自然式配置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混合式配置第53页
     ·应时花卉的配置第53-54页
   ·小结第54-55页
第五章 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第55-72页
   ·评价理论基础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园林美学理论第55页
     ·心理物理学理论第55-56页
   ·评判材料的选取第56-57页
     ·评价层次的界定第56页
     ·评价对象第56页
     ·样地的选取第56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类型的划分第56-57页
   ·拍摄照片第57-61页
     ·拍摄时间第57页
     ·拍摄规范第57-60页
     ·照片的选取第60-61页
   ·植物景观的评判第61-66页
     ·评判者第61页
     ·反应尺度第61页
     ·评判步骤第61-62页
     ·评分表的回收检查第62页
     ·SBE 值的计算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不同植物景观 SBE 值分析第63-66页
   ·评价模型的建立(景观要素的评判)第66-70页
     ·景观要素的分解第67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·小结第70-72页
第六章 植物景观建设与管理调控第72-79页
   ·建设、管理原则第72-73页
     ·保护现有植物生态系统第72页
     ·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第72页
     ·保持良好卫生状况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分步实施,分类、分区建设和改造第73页
   ·建设、管理措施第73-76页
     ·不同类型植物景观调控要点——评价模型的应用第73-74页
     ·具体措施第74-76页
   ·虚拟现实技术在植物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第76-77页
     ·虚拟现实技术介绍第76页
     ·虚拟现实技术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——以雨花湖岸线植物景观建设为例第76-77页
   ·小结第77-79页
第七章 结论与讨论第79-85页
   ·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79-80页
   ·讨论第80-85页
     ·对植物与纪念性景观关系的再认识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当代对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的拓展第81-84页
     ·关于配置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探讨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9页
附录1第89-90页
附录2第90-101页
附录3第101-102页
附录4第102-103页
附录5第103-104页
附录6第104-105页
详 细 摘 要第105-109页

论文共1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SDF-1α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DF-1α受体CXCR4的表达
下一篇:南通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