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种直流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二氧化硫的来源和危害 | 第8-9页 |
·烟气脱硫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| 第9-16页 |
·燃烧前脱硫 | 第9页 |
·燃烧中脱硫(炉内脱硫) | 第9-10页 |
·燃烧后脱硫 | 第10-16页 |
·等离子体烟气脱硫的发展和现状 | 第16页 |
·本文的选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2 直流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机制 | 第18-26页 |
·电晕放电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 | 第19-21页 |
·正极性不均匀电场电晕放电 | 第19-20页 |
·负极性不均匀电场电晕放电 | 第20-21页 |
·负直流电晕放电协同液体吸收烟气脱硫机理 | 第21-23页 |
·直流电晕放电氨气脱硫机理 | 第23-26页 |
·自由基产生的机理 | 第23-24页 |
·SO_2的去除反应机理 | 第24-26页 |
3 实验方法 | 第26-30页 |
·测试仪器 | 第26页 |
·产物分析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硫酸盐的测定 | 第26-28页 |
·亚硫酸盐的测定 | 第28-29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29-30页 |
4 负直流电晕放电协同水吸收烟气脱硫 | 第30-4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1页 |
·反应器结构研究 | 第31-35页 |
·反应器放电特性 | 第35-36页 |
·放电协同水吸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SO_2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电压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停留时间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 | 第38-39页 |
·吸收液中电导率和pH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吸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气—水界面电动效应 | 第41页 |
·电子风对气—水界面的扰动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5 电晕放电添加氨气烟气脱硫 | 第44-57页 |
·实验装置与测试仪器 | 第44-46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44-46页 |
·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5页 |
·电源极性对脱硫效率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烟气流量对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温度对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水蒸气含量对脱除效率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SO_2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NH_3与SO_2的计量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电源极性对产物收集效果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放电特性及能量效率研究 | 第53-55页 |
·脱硫副产物分析 | 第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