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导言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论文创新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5-22页 |
·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 | 第15-17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 | 第17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| 第17-20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与企业价值 | 第20页 |
·文献评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内部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金融特性 | 第22-31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是现实存在的 | 第22-28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概念的形成 | 第23-24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 | 第24-27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形式 | 第27-28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的金融特性 | 第28-30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前提——不完善的外部资本市场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内部资本市场的比较研究 | 第31-38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与银行的替代(日本) | 第31-33页 |
·日本主银行制度 | 第31页 |
·日本内部资本市场与银行间的关系 | 第31-33页 |
·日本内部资本市场小结 | 第33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替代(美国) | 第33-36页 |
·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演变 | 第33-34页 |
·美国内部资本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·美国内部资本市场小结 | 第35-36页 |
·政府干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(韩国) | 第36-37页 |
·韩国政府干预的资本市场 | 第36页 |
·韩国内部资本市场小结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| 第38-5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实证研究设计 | 第39-40页 |
·民营“系”及“系”属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 | 第40-41页 |
·样本选择和变量设定 | 第41-43页 |
·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| 第41页 |
·变量与说明 | 第41-43页 |
·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3-48页 |
·样本描述性统计 | 第43-44页 |
·Jeffrey Wurgler模型的解释及适用性 | 第44-45页 |
·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回归结果 | 第45-48页 |
·稳健性检验 | 第48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| 第52-55页 |
·结论 | 第52页 |
·研究局限性 | 第52-53页 |
·启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59-6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