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4-18页 |
| 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16-18页 |
| 第2章 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| 第18-37页 |
| ·绩效管理基本概念 | 第18-23页 |
| ·绩效与绩效管理 | 第18-19页 |
| ·绩效管理的地位和意义 | 第19-21页 |
| ·绩效考核: 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 | 第21-23页 |
| ·绩效管理的基础 | 第23-27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23-24页 |
| ·制度基础 | 第24-27页 |
| ·绩效管理的流程 | 第27-35页 |
| ·绩效计划 | 第28页 |
| ·绩效实施 | 第28页 |
| ·绩效考核 | 第28-35页 |
| ·绩效反馈面谈 | 第35页 |
| ·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与绩效改进 | 第35-37页 |
| 第3章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战略及其对营销系统的要求 | 第37-49页 |
| ·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| 第37-42页 |
| ·山东中烟改革情况简介 | 第37-40页 |
| ·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之后的运行机制 | 第40页 |
| ·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发展形势 | 第40-42页 |
| ·山东中烟面临的问题与压力 | 第42页 |
| ·山东中烟战略思路和任务 | 第42-45页 |
| ·当前全国烟草行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| 第42-43页 |
| ·山东中烟愿景和核心理念 | 第43页 |
| ·现阶段山东中烟的战略和主要任务 | 第43-45页 |
| ·公司战略对营销系统的要求 | 第45页 |
| ·确保各项销售指标的完成 | 第45页 |
| ·确保实现高端突破的大品牌战略 | 第45页 |
| ·加大对省外市场的开拓 | 第45页 |
| ·建立战略导向的营销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| 第45-49页 |
| ·烟草市场营销特点 | 第45-47页 |
| ·营销系统绩效管理体系对实现公司战略的重要意义 | 第47-49页 |
| 第4章 山东中烟营销人员的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6页 |
| ·原将军集团济南卷烟厂营销机构和人员状况 | 第49-51页 |
| ·营销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责 | 第49-50页 |
| ·营销人员结构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济南卷烟厂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| 第51-56页 |
| ·济南烟厂营销人员绩效考核总体情况 | 第51页 |
| ·绩效考核目标、指标分析 | 第51页 |
| ·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绩效考核方法及周期分析 | 第52页 |
| ·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52-56页 |
| 第5章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营销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| 第56-76页 |
| ·山东中烟工业公司营销中心组织结构 | 第56页 |
| ·营销中心绩效考核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 | 第56-58页 |
| ·调查分析原有营销绩效管理系统 | 第56页 |
| ·编制岗位说明书 | 第56-58页 |
| ·营销中心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| 第58页 |
| ·参与考核人员范围和分类 | 第58-60页 |
| ·一线人员的销售业绩考核方案 | 第60-68页 |
| ·考核原则 | 第60-61页 |
| ·分解企业计划指标 | 第61页 |
| ·考核指标及标准 | 第61-62页 |
| ·目标奖惩办法 | 第62-68页 |
| ·考核周期 | 第68页 |
| ·考核程序 | 第68页 |
| ·一线人员的态度和行为能力考核 | 第68-69页 |
| ·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考核 | 第69-70页 |
| ·非一线人员的考核方案 | 第70-73页 |
| ·销售挂钩奖 | 第70-71页 |
| ·销售提成奖 | 第71页 |
| ·其他单项奖 | 第71-72页 |
| ·非一线人员行为能力和态度的考核 | 第72-73页 |
| ·考核责任体系 | 第73页 |
| ·绩效反馈面谈 | 第73-74页 |
| ·面谈前的准备 | 第73-74页 |
| ·绩效反馈面谈的实施 | 第74页 |
| ·绩效结果的应用 | 第74-76页 |
| ·改进工作绩效 | 第74-75页 |
| ·职务和岗位的调整 | 第75页 |
| ·培训与再教育 | 第75页 |
| ·职业生涯规划 | 第75-76页 |
|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| 第76-78页 |
| ·对本方案的总结 | 第76页 |
| ·对本方案的反思 | 第76-77页 |
| ·对改进的思考 | 第77-78页 |
| 第7章 结束语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0页 |
| 附件1 | 第80-86页 |
| 附件2 | 第86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-89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