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引言 | 第6-8页 |
一、宋代文人接受白居易的契机:以诗唱和与闲适诗风 | 第8-12页 |
二、"本与乐天为后进,敢期子美是前身"——从闲适到讽喻的转变 | 第12-18页 |
(一) 宋代文人对白居易"新乐府"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| 第12-15页 |
(二) 宋人继承与发扬白居易"新乐府"精神的原因 | 第15-18页 |
三、从"咏性不咏情"到"吟咏性情之正"——对白居易涵养道德诗用观的接受 | 第18-22页 |
四、"我今方吏隐,心在云水间"——对白居易"中隐"生存方式的接受 | 第22-26页 |
(一) 白居易"中隐"生存方式提出的历史过程 | 第22-25页 |
(二) 宋代文人对白居易"中隐"生存方式的接受 | 第25-26页 |
五、"一蓑烟雨任平生"——对白居易旷达贬谪心态的接受 | 第26-33页 |
(一) 宋代文士迁谪心态的表现特征 | 第27-29页 |
(二) 宋人"旷达"处贬心态的形成与白居易的关系 | 第29-33页 |
六、宋代文人接受白居易人生哲学的社会与思想基础 | 第33-41页 |
(一) 宋代文官主体与白居易所处的社会阶层 | 第33-35页 |
(二) 儒、释、道三教关系的发展与白居易及宋代文人心态的形成 | 第35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