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部分摘要 | 第1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二部分摘要 | 第5-7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三部分摘要 | 第7-13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第一部分 阳离子 PU的改性研究 | 第13-45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13-22页 |
| ·聚氨酯涂料的优点 | 第13-14页 |
| ·水性聚氨酯涂料简介 | 第14-16页 |
| ·阴离子水性聚氨酯涂料 | 第14-15页 |
| ·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涂料 | 第15-16页 |
| ·聚氨酯的改性研究 | 第16-22页 |
| ·交联改性 | 第16页 |
| ·复合改性 | 第16-22页 |
| 2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| 第22-29页 |
| ·乳化机理 | 第22-24页 |
| ·阳离子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机理 | 第22-24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4-25页 |
| ·试剂 | 第24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| ·乳液性能 | 第24页 |
| ·阳离子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| ·反应终点的确定 | 第25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5-28页 |
| ·NCO/OH的比值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| ·亲水扩链剂(MDEA)对 PU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中和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结论 | 第28-29页 |
| 3 丙烯酸酯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| 第29-4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9-30页 |
| ·试剂 | 第29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| ·乳液性能的测定 | 第29页 |
| ·反应终点的测定 | 第29页 |
| ·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(PUA)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41页 |
| ·第一种改性方法中各因素对改性乳液性能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| ·第二种改性方法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| 第32-41页 |
| ·结论 | 第41-42页 |
| 总结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| 第二部分 CaCO_3/PU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5-73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45-54页 |
| ·纳米碳酸钙的发展 | 第45页 |
| ·碳酸钙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 | 第45-47页 |
| ·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| 第47-50页 |
| ·改性纳米碳酸钙的补强机理 | 第48页 |
| ·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| 第48-50页 |
| ·改性碳酸钙的应用 | 第50-52页 |
| ·原位沉析法制备碳酸钙复合材料 | 第52-54页 |
| 2 低浓度的PU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 | 第54-60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4-55页 |
| ·试剂 | 第54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54页 |
| ·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54页 |
| ·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9页 |
| ·DMF/H_2O不同比例下,体系的状态 | 第55页 |
| ·不同浓度PU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不同比例溶剂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不同浓度PU中CaCO_3的沉积量 | 第57-59页 |
| ·结论 | 第59-60页 |
| 3 CaCO_3/PU复合膜材料的制备 | 第60-68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60-61页 |
| ·试剂 | 第6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6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60-61页 |
| ·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6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7页 |
| ·原位沉析制备CaCO_3/PU复合材料的机理 | 第61-63页 |
| ·PU浓度的影响 | 第63页 |
| ·溶剂配比对复合CaCO_3/PU分散性的影响 | 第63页 |
| ·Ca(OH)_2加入量对复合膜形貌的影响 | 第63-66页 |
| ·沉淀CaCO_3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| ·CaCO_3的加入对复合膜的硬度的影响 | 第67页 |
| ·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总结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| 第三部分 部分皂化 SUE的表面活性研究和应用 | 第73-99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73-81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简介 | 第73页 |
| ·传统乳化剂的缺点 | 第73-74页 |
| ·反应型乳化剂的优点 | 第74页 |
| ·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| 第74-77页 |
| ·可聚合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| ·表面活性引发剂和表面活性链转移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| 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| 第77-78页 |
| ·离子/非离子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在乳液制备中的应用 | 第78-79页 |
| ·离子/非离子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在高固含苯丙乳液制备中的应用 | 第79-81页 |
| 2 部分皂化十一烯酸钠的表面活性研究及应用 | 第81-96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81-83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81-82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82页 |
| ·性能测定 | 第82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82-8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83-94页 |
| ·十一烯酸、十一烯酸钠和水体系的类三元相图的绘制 | 第83-87页 |
| ·部分皂化十一烯酸的增溶性及其增溶机理 | 第87-91页 |
| ·苯丙乳液的制备 | 第91-94页 |
| ·小结 | 第94-9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
| 致谢 | 第99-100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00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