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杆菌介导的ACO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转化百合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0页 |
| ·转基因植物的概念 | 第11页 |
| ·转基因技术改良的园艺性状 | 第11-16页 |
| ·改变花色 | 第11-13页 |
| ·控制花型 | 第13页 |
| ·调控花期 | 第13-14页 |
| ·花香改良 | 第14-15页 |
| ·控制切花衰老 | 第15页 |
| ·花卉抗性基因工程 | 第15-16页 |
| ·花卉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16页 |
| ·观赏植物遗传改良中常用的转基因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| 第16-17页 |
| ·基因枪法 | 第17-18页 |
| ·其他转化法 | 第18页 |
| ·乙烯生物合成基因工程 | 第18-22页 |
| ·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| 第19页 |
| ·乙烯与切花衰老 | 第19-20页 |
| ·与乙烯有关的基因工程 | 第20-22页 |
| ·RNA 干扰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| 第22-26页 |
| ·RNAi 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| ·RNAi 现象的发现 | 第23页 |
| ·RNAi 的作用机制 | 第23-24页 |
| ·RNAi 的特征 | 第24页 |
| ·RNAi 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·百合转基因研究进展 | 第26-29页 |
| ·百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| 第26-28页 |
| ·百合遗传转化技术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9-30页 |
| 第二章 亚洲百合鳞茎直接分化受体系统建立 | 第30-3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植物材料 | 第3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7页 |
| ·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| ·外植体部位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试管苗鳞茎诱导 | 第34页 |
| ·生根培养 | 第34-35页 |
| ·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 | 第35-37页 |
| 第三章 亚洲百合鳞块遗传转化 | 第37-48页 |
| ·材料 | 第37-38页 |
| ·植物材料 | 第37页 |
| ·农杆菌菌株及载体 | 第37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37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37-38页 |
| ·缓冲液配制 | 第38页 |
| ·方法 | 第38-42页 |
| ·利用冻融法将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 | 第38-39页 |
| ·转化方法 | 第39页 |
| ·鳞片叶的转化 | 第39-40页 |
| ·影响鳞块转化的因素 | 第40页 |
| ·转基因植株检测 | 第40-4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8页 |
| ·根癌农杆菌的转化及鉴定 | 第42页 |
| ·鳞片叶的转化 | 第42-43页 |
| ·鳞块的转化 | 第43-46页 |
| ·亚洲百合基因组DNA 的提取 | 第46页 |
| ·PCR 检测 | 第46-48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48-51页 |
| ·亚洲百合鳞茎直接分化受体系统建立 | 第48-49页 |
| ·转化途径 | 第48页 |
| ·外植体取材部位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不同转化受体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 | 第49页 |
| ·影响农杆菌介导百合遗传转化的因素 | 第49-51页 |
| ·不同转化受体对百合转化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酚类化合物(AS)的加入对百合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不同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对百合基因转化的影响 | 第50页 |
| ·NH_4NO_3 浓度对百合转化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·建立了亚洲百合‘普利安娜’直接分化受体系统 | 第51页 |
| ·建立了亚洲百合‘普利安娜’遗传转化体系 | 第51页 |
| ·获得抗性植株及转基因植株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60页 |
| 附录 | 第60-61页 |
| 英文缩略词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