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棒控制在某型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直升机概述 | 第8-11页 |
·直升机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| 第8-9页 |
·直升机的主要特点 | 第9-10页 |
·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 | 第10-11页 |
·飞行控制系统 | 第11-13页 |
·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| 第11-12页 |
·鲁棒控制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·鲁棒控制理论概述 | 第13-15页 |
·鲁棒控制理论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研究背景及内容安排 | 第15-17页 |
·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主要结构与内容安排 | 第16-1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直升机模型的建立 | 第18-27页 |
·常用的坐标系 | 第18-20页 |
·地面坐标系O_dX_dY_dZ_d | 第18页 |
·机体坐标系OXYZ | 第18-19页 |
·速度坐标系 | 第19-20页 |
·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变量 | 第20-21页 |
·直升机模型的建立 | 第21-24页 |
·直升机建模的几点假设和说明 | 第21页 |
·直升机的六自由度状态方程 | 第21-23页 |
·直升机的纵向、横侧向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执行机构的模型 | 第24-26页 |
·俯仰通道执行机构 | 第24-25页 |
·倾斜通道执行机构 | 第25页 |
·航向通道执行机构 | 第25-26页 |
·高度通道执行机构 | 第2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不确定系统理论及鲁棒控制应用基础 | 第27-38页 |
·系统的不确定性及鲁棒稳定性 | 第27-29页 |
·系统的不确定性 | 第27-28页 |
·直升机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| 第28-29页 |
·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 | 第29页 |
·鲁棒控制应用基础 | 第29-37页 |
·相关数学基础 | 第30-34页 |
·MATLAB鲁棒控制工具箱 | 第34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基于H_∞控制的直升机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 | 第38-58页 |
·H_∞控制基本理论 | 第38-43页 |
·H_∞控制方法设计思路 | 第38页 |
·标准H_∞控制问题 | 第38-40页 |
·状态反馈H_∞控制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输出反馈H_∞控制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直升机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3-46页 |
·直升机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直升机PID控制器仿真实现 | 第44-46页 |
·直升机H_∞控制器设计 | 第46-50页 |
·直升机H_∞控制器设计 | 第46-48页 |
·直升机H_∞控制器仿真实现 | 第48-50页 |
·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0-57页 |
·系统仿真结果 | 第50-56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6-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基于保性能控制的直升机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 | 第58-73页 |
·连续系统的保性能控制 | 第58-61页 |
·保性能控制设计思路 | 第58页 |
·保性能控制的定义 | 第58-59页 |
·保性能控制存在的一般条件 | 第59-60页 |
·保性能控制设计方法 | 第60-61页 |
·直升机保性能控制器设计 | 第61-64页 |
·直升机保性能控制器设计 | 第61-63页 |
·直升机保性能控制器仿真实现 | 第63-64页 |
·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4-71页 |
·系统仿真结果 | 第64-70页 |
·系统仿真结果 | 第70-7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