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前言 | 第8-11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三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质询制度的基本原理及法理基础 | 第11-20页 |
一、质询制度的历史沿革 | 第11-12页 |
二、质询制度的基本原理 | 第12-17页 |
(一) 质询制度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(二) 质询制度的性质、功用、分类 | 第13-16页 |
(三) 质询与询问的异同 | 第16-17页 |
三、质询制度的法理透析 | 第17-20页 |
(一) 人民主权原则 | 第17页 |
(二) 权力制衡原则 | 第17-18页 |
(三) 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原则 | 第18页 |
(四) 腐败治理原则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国外质询制度之比较研究 | 第20-26页 |
一、议会内阁制国家质询制度 | 第20-21页 |
二、总统制国家质询制度 | 第21-22页 |
三、半总统制国家质询制度 | 第22-23页 |
四、国外质询制度之小结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我国质询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| 第26-40页 |
一、我国质询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案例 | 第26-28页 |
(一) 创建期(1954年——1979年) | 第26页 |
(二) 发展期(1979年——1989年) | 第26-27页 |
(三) 完善期(1989年——1998年) | 第27页 |
(四) 突破期(1998年——至今) | 第27-28页 |
二、我国质询制度的有关立法 | 第28-35页 |
(一) 有关质询权的法律规定及其简评 | 第28-33页 |
(二) 《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》中质询制度的规定及评价 | 第33-35页 |
三、我国质询制度的缺陷 | 第35-40页 |
(一) 我国质询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6页 |
(二) 我国质询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 | 第36-40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研究 | 第40-49页 |
一、国外质询制度对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(一) 国外质询制度的模式 | 第40-42页 |
(二) 国外质询制度的模式对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启示 | 第42页 |
二、我国质询制度的改革完善及具体制度构想 | 第42-49页 |
(一)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| 第42-43页 |
(二) 完善质询制度的立法框架 | 第43-44页 |
(三) 完善质询制度法律法规 | 第44-47页 |
(四) 规范质询制度的实务操作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54-56页 |
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