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箭提阳戏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射箭提阳戏简介 | 第10-12页 |
第二部分 在中国傩文化的大背景中对提阳戏的定格 | 第12-57页 |
·各代有关傩的资料举要 | 第12-16页 |
·傩文化的时空流变及对提阳戏的定位 | 第16-18页 |
·从傩的兴衰变化看提阳戏的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傩的空间迁徒模式及各地的大致类型 | 第18页 |
·原始狩猎巫仪与提阳戏的史前遗迹 | 第18-27页 |
·舞 | 第19-22页 |
·面具 | 第22-24页 |
·驱逐、降纳 | 第24-27页 |
·从傩与戏的关系及提阳戏的创新 | 第27-38页 |
·傩与戏的关系 | 第27-36页 |
·射箭提阳戏的创新 | 第36-38页 |
·提阳戏的仪式与古礼的关系 | 第38-45页 |
·神坛布置 | 第39-41页 |
·通神、降神法 | 第41-43页 |
·仪式程序 | 第43-45页 |
·提阳戏中的人神关系 | 第45-57页 |
·人与神 | 第46-52页 |
·提阳戏中神的地位 | 第52-57页 |
第三部分 最具本色的农民文学——提阳戏文本解读 | 第57-78页 |
·粗糙而珍贵的文本 | 第57-59页 |
·“天戏”解读 | 第59-66页 |
·第一阶段——迎圣和催纳供奉 | 第60-63页 |
·第二阶段——“三圣”降临 | 第63-64页 |
·第三阶段——众神之舞 | 第64-65页 |
·再阐释 | 第65-66页 |
·“地戏”解读 | 第66-78页 |
·独特的情节结构 | 第66-73页 |
·农民喜剧 | 第73-78页 |
结束语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0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