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

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间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6页
1 导言第16-30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公司治理问题源于利益冲突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效率的治理目标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股东间利益冲突是股权集中公司的主要治理问题第18-20页
   ·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第20-23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20-22页
     ·选题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·研究思路、论文结构和概念界定第23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3页
     ·论文基本结构第23-25页
     ·重要概念界定第25-27页
   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7-30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创新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28-30页
2 理论和文献综述第30-54页
   ·委托代理理论第30-32页
   ·控制权理论第32-36页
     ·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控制“内部人控制”理论第35-36页
   ·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研究现状第36-47页
     ·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存在性研究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测度第38-41页
     ·持股结构与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研究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利益侵占与利益输入并存现象研究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关于控股股东控制行为动机的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·分散与集中两种模式比较第47-51页
     ·两种模式的优劣争论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治理机制比较第48-5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简要评述第51-52页
   ·小结第52-54页
3 股东间利益冲突的一般分析第54-65页
   ·股权的内涵第54-56页
   ·股东间利益冲突产生的影响因素第56-62页
     ·股东主体特征及行为模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·股权流动性差异第57-59页
     ·控制权配置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利益激励第60-62页
   ·股东间利益关系协调的路径选择第62-63页
   ·小结第63-65页
4 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行为分析第65-94页
   ·控制行为表现第65-75页
     ·直接利用股权融资获取不对等利益第65-69页
     ·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关联交易等转移利益行为第71-73页
     ·利润分配政策第73-75页
   ·控制行为特征总结第75-80页
     ·确保公司融资资格是控股股东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基础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关联交易和股利政策是获取控制权利益的两种替代方式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现金股利与融资相结合是转移利益的特殊手段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掏空与支持行为并存且相互转换第78-80页
   ·控制行为产生的成因分析第80-92页
     ·内部治理机制形至而神不备第80-85页
     ·外部治理机制作用有限第85-87页
     ·上市公司独立性缺失第87-89页
     ·股权分置扩大了股东间的利益冲突第89-92页
   ·小结第92-94页
5 近几年的治理实践与控制行为变迁第94-115页
   ·近年来的改革努力第94-106页
     ·完善公司治理法规,规范“三会”制度第94-99页
     ·推动会计改革、强化信息披露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完善并购法规,活跃控制权市场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,推进发行体制和股权分置改革第103-106页
   ·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·股权流通使控股股东收益函数发生变化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股权流通有利于促进股权结构优化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股权流通有利于发挥控制权市场的治理作用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股份可流通后控股股东行为变化预期第110-112页
   ·改革后控制权配置与利益激励将成为利益冲突的主导因素第112-113页
   ·小结第113-115页
6 控股股东的利益激励第115-129页
   ·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·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·两类委托代理关系比较第116-117页
   ·控股股东的监督支持与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动机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·深入认识控股股东的控制行为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应该对控股股东的监督努力给予补偿激励第118-119页
   ·正向激励机制第119-126页
     ·监督激励模型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监督与隧道行动综合激励模型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激励合约特征分析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发挥声誉资本的隐性激励作用第125-126页
   ·负向激励机制第126-127页
   ·小结第127-129页
7 优化配置控制权第129-143页
   ·从股权契约内部优化控制权配置第129-138页
     ·优化投票权配置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完善股东大会表决规则第132-137页
     ·适当扩大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适用范围第137-138页
   ·从股权契约外部优化控制权配置第138-141页
     ·调整资本结构,发挥债权人外部监督作用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优化债权人结构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建立债权人有限度参与共同治理机制第140-141页
   ·完善控制权外部竞争机制第141页
   ·小结第141-143页
附录第143-145页
参考文献第145-153页
后记第153-155页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55页

论文共1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理“白族绕三灵节祭仪式”中的音乐叙事
下一篇:土—偏心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的参数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