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给水工程(上水道工程)论文

城市输配水系统二次供水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7-13页
   ·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7-8页
   ·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第8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水质模型的发展历史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学水质模型第11-12页
   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2-13页
第二章 配水系统细菌再生长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第13-23页
   ·细菌的生长繁殖第13-14页
   ·细菌再生长对水质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 ·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及影响因素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第15页
     ·配水系统细菌再生长的影响因素第15-19页
   ·给水管网细菌再生长机理第19-21页
     ·水处理工艺原因第19页
     ·细菌自身的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第19-21页
   ·小结第21-23页
第三章 管网水质监测与水质分析评价第23-46页
   ·实验背景介绍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域供水管网概况第23页
     ·监测点布置第23-24页
   ·水质分析方法第24-30页
     ·水质标准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水质监测指标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水样采集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·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第26-30页
   ·管网水质分析评价第30-46页
     ·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对细菌总数的影响第31-41页
     ·单体楼中水质变化规律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加密实验第43-46页
第四章 二次供水系统中细菌分布预测模型第46-57页
   ·BP神经网络的特点和主要能力第46页
   ·BP算法及模型概述第46-48页
   ·常规指标对HPC的预测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建立试验网络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模型预测结果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·小区内不同取样点之间HPC的预测第50-51页
   ·入口点对小区内监测点HPC的预测第51-54页
     ·1 号点常规指标对2 号点HPC的预测第51-52页
     ·1 号点常规指标对3 号点HPC的预测第52-53页
     ·1 号点常规指标对4 号点HPC的预测第53-54页
   ·多模型综合预测监测点的HPC第54-56页
   ·小结第56-57页
第五章 二次供水系统中细菌再生长控制措施第57-63页
   ·改进水处理工艺,提高出厂水质第57-58页
   ·选择合理的消毒剂第58-59页
   ·选择合适的输水管道材质和管径第59页
   ·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第59-62页
     ·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第60页
     ·对水箱、水池的改造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增加消毒设施第61页
     ·采用分质供水第61页
     ·冲洗管网和加强管网改造第61-62页
   ·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第62-63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建议第63-65页
   ·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·建议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0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0-71页
附录第71-80页
 附录1 校园供水管网图第71-72页
 附录2 二次供水小区平面图第72-73页
 附录3 BP神经网络不同训练函数收敛速率第73-75页
 附录4 BP神经网络模型权值和阈值表第75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EVA模型的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分析
下一篇:γ-Si3N4材料第一性原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