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机理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及使用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1.1 国外信息 | 第10-12页 |
1.1.2 中国 | 第12-13页 |
1.2 高速铁路的优越 | 第13-14页 |
1.3 高速铁路对钢轨的要求 | 第14页 |
1.4 钢轨伤损类型 | 第14-20页 |
1.4.1 钢轨的一般伤损类型 | 第14-18页 |
1.4.2 高速钢轨的伤损类型 | 第18页 |
1.4.3 我国提速段钢轨的伤损类型 | 第18-20页 |
1.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20-23页 |
1.5.1 研究意义 | 第20-22页 |
1.5.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广深线钢轨裂纹萌生机理研究 | 第23-54页 |
2.1 广深线准高速区段运营情况简介 | 第23-25页 |
2.1.1 广深线路概况 | 第23页 |
2.1.2 广深线钢轨铺设情况 | 第23-24页 |
2.1.3 机车车辆运营概况 | 第24-25页 |
2.2 现场勘查情况介绍 | 第25-29页 |
2.2.1 斜裂纹分布及外观特点 | 第25-26页 |
2.2.2 斜裂纹萌生后的发展特点 | 第26-29页 |
2.3 试验分析 | 第29-50页 |
2.3.1 宏观形貌 | 第29-30页 |
2.3.2 成分测定 | 第30-33页 |
2.3.3 机械性能 | 第33-37页 |
2.3.4 硬度试验 | 第37-44页 |
2.3.5 微观形貌分析 | 第44-46页 |
2.3.6 金相试验 | 第46-50页 |
2.4 钢轨组织能谱测试分析 | 第50-5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3章 模拟试验 | 第54-86页 |
3.1 JD-1型轮轨摩擦试验机简介 | 第54-55页 |
3.2 试验方案及内容 | 第55-61页 |
3.2.1 模拟小轮 | 第56-57页 |
3.2.2 试验参数的确定 | 第57-61页 |
3.3 试验分析 | 第61-84页 |
3.3.1 硬度试验分析 | 第62-65页 |
3.3.2 磨损量分析 | 第65-67页 |
3.3.3 低倍形貌分析 | 第67-70页 |
3.3.4 裂纹微观形态观测 | 第70-8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4章 钢轨裂纹萌生机理讨论 | 第86-94页 |
4.1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 | 第86-90页 |
4.2 裂纹产生机理讨论 | 第90-92页 |
4.3 改善及维护措施 | 第92-94页 |
结论 | 第94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