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4页 |
| ·论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8-11页 |
| ·论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| ·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论题研究的角度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11页 |
| ·论题研究的角度 | 第11页 |
| ·论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11页 |
| ·相关范畴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| ·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·问题意识 | 第12-13页 |
| ·主体性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本文初步调研 | 第14-21页 |
| ·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| 第14-16页 |
| 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·布鲁纳的“发现学习”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的思考 | 第16页 |
| ·高中生问题意识调查的情况分析 | 第16-18页 |
| ·高中生问题意识调查的情况 | 第16-17页 |
| ·依据调查的情况基本判断 | 第17-18页 |
| ·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| 第18-21页 |
| 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| 第18-19页 |
| 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,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| 第19页 |
| 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| 第19-20页 |
| 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,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和培养方法 | 第21-30页 |
| ·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| 第21-22页 |
| ·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| 第21页 |
| ·教师的权威地位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| 第21-22页 |
| ·教育价值的功利性取向,也是学生问题意识失落的重要原因 | 第22页 |
| 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| 第22-29页 |
| ·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,树立现代教育观 | 第22-23页 |
| ·创设和谐、民主的师生关系,营造宽松、民主的课堂氛围 | 第23-25页 |
| ·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,使学生“有问” | 第25-28页 |
| ·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,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着力点 | 第29-30页 |
| ·夯实“双基”,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知识支撑点 | 第29页 |
| ·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落脚点 | 第29-30页 |
| 第四章 总结 | 第30-31页 |
| ·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体会 | 第30-31页 |
| ·教师要在学生的“最近发展区”设置问题目标 | 第30页 |
| ·教师要具备问题意识 | 第30-31页 |
| ·本论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| 第31页 |
| 致谢 | 第31-3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| 附录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