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S-B与雷达组合监视数据融合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数据融合理论 | 第15-23页 |
| ·数据融合的定义 | 第15页 |
| ·数据融合的主要技术 | 第15-16页 |
| ·数据融合的通用模型 | 第16-17页 |
| ·数据融合的主要内容 | 第17-22页 |
| 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结构 | 第17-19页 |
| ·数据融合的实现算法 | 第19-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ADS-B 和雷达数据特点分析 | 第23-34页 |
| ·雷达特点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·雷达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| 第23-24页 |
| ·雷达特点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ADS-B 特点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ADS-B 的定义和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ADS-B 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 | 第26-27页 |
| ·ADS-B 数据特点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ADS-B 传输的信息类型 | 第27页 |
| ·支持ADS-B 的数据链技术 | 第27-30页 |
| ·ADS-B 在空管监视中的优点 | 第30页 |
| ·ADS-B 和雷达数据特性比较 | 第30-33页 |
| ·ADS-B 和雷达基本特点和性能要求比较 | 第30-31页 |
| ·数据源格式比较 | 第31-32页 |
| ·两类数据接收方式比较 | 第32页 |
| ·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| 第32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ADS-B 和雷达数据预处理 | 第34-47页 |
| ·数据源预处理(去野值) | 第34-35页 |
| ·坐标变换 | 第35-38页 |
| ·WGS-84 坐标转换为地心直角坐标 | 第36-37页 |
| ·雷达极坐标转换为地心直角坐标 | 第37-38页 |
| ·时间对准 | 第38-40页 |
| ·系统误差配准 | 第40-41页 |
| ·数据关联 | 第41-46页 |
| ·相关波门 | 第42-44页 |
| ·数据关联算法 | 第44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五章 ADS-B 和雷达数据融合处理 | 第47-75页 |
| ·ADS-B 与雷达数据融合模型 | 第47-48页 |
| ·ADS-B 和单雷达航迹的形成 | 第48-50页 |
| ·ADS-B 航迹的形成 | 第48页 |
| ·雷达目标跟踪 | 第48-50页 |
| ·航迹处理滤波 | 第50-66页 |
| ·跟踪滤波算法 | 第50-53页 |
| ·目标跟踪模型 | 第53-58页 |
| ·跟踪模型算法的比较分析与选取 | 第58-62页 |
| ·基于ADS-B 趋势信息的当前统计模型算法 | 第62-66页 |
| ·ADS-B 和雷达系统航迹关联 | 第66-68页 |
| ·雷达和 ADS-B 系统航迹融合 | 第68-74页 |
| ·航迹融合算法及其实现 | 第69-71页 |
| ·数据融合算法数字仿真 | 第71-7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结论 | 第75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0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