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道路节点形式的发展现状 | 第16-20页 |
·信号灯控制平交节点 | 第16-17页 |
·平面环行节点 | 第17-18页 |
·立体交叉节点 | 第18-20页 |
·道路节点规划设计发展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宗旨 | 第26-27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27-29页 |
第2章 城市道路节点的概念及其特征研究 | 第29-47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的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29-30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处的车辆到达特征 | 第30-37页 |
·交通流到达分布的多重性特征 | 第30-33页 |
·到达交通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| 第33-35页 |
·到达车辆的转向需求特征 | 第35页 |
·速度变化特征 | 第35-36页 |
·停车排队特征 | 第36-37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处的交通冲突特征 | 第37-40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处的时间延误特征 | 第40-43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的瓶颈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3章 城市道路节点的形式划分与特性研究 | 第47-63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的形式划分 | 第47-48页 |
·无信号灯控制平交节点 | 第48-53页 |
·无控制平交节点与全停牌控制平交节点 | 第49-51页 |
·二路停牌控制平交节点 | 第51-53页 |
·信号灯控制平交节点 | 第53-55页 |
·平面环行节点 | 第55-58页 |
·立交节点 | 第58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4章 城市道路节点的路权规则研究 | 第63-71页 |
·国内外关于路权的规定及其对比 | 第64-67页 |
·北美国家关于路权的规定 | 第64-65页 |
·我国关于路权的规定 | 第65-67页 |
·国内外路权规则对比 | 第67页 |
·路权概念 | 第67-68页 |
·路权分配原则 | 第68-69页 |
·几个问题的探讨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城市道路节点的网络属性研究 | 第71-95页 |
·网络的拓扑性质 | 第71-76页 |
·规则网络 | 第72页 |
·随机网络 | 第72页 |
·小世界网络模型 | 第72-73页 |
·无尺度网络 | 第73-76页 |
·城市路网结构的属性分析 | 第76-80页 |
·城市路网结构的层次性研究 | 第80-88页 |
·城市道路的分级 | 第80-84页 |
·城市路网的可达性 | 第84-86页 |
·城市出行的时间约束 | 第86-87页 |
·城市规模与路网可达性 | 第87页 |
·城市路网结构的层次划分 | 第87-88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的本质与道路的连接体系 | 第88-90页 |
·城市路网密度与节点转向压力 | 第90-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第6章 城市道路节点的匹配研究 | 第95-111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与机动性 | 第96-97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的通行能力匹配 | 第97-109页 |
·展宽式信号灯控制平交节点 | 第98-103页 |
·双右转分离式信号灯控平交组合节点 | 第103-105页 |
·双层信号灯控制平交组合节点 | 第105-10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第7章 城市道路节点规划与设计 | 第111-119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的规划设计原则 | 第111页 |
·基于三度目标优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| 第111-116页 |
·节点匹配度 | 第111-112页 |
·节点可靠度 | 第112-114页 |
·节点重要度 | 第114-116页 |
·三度优化模型 | 第116页 |
·三度优化法的应用 | 第116-118页 |
·城市道路的新建与改建中的节点规划设计 | 第116-117页 |
·城市道路节点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 | 第117-1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8-119页 |
结论 | 第119-121页 |
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19-120页 |
2 主要创新点 | 第120页 |
3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20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27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申请 | 第127-129页 |
1 发表论文 | 第127页 |
2 申请专利 | 第127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