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引言 | 第1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本论文的任务 | 第13-14页 |
2 CO_2 气成因判识与我国CO_2 气藏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| 第14-29页 |
·非烃CO_2 气成因分类与判识依据 | 第14页 |
·我国海区与东部地区非烃CO_2 成因类型研究和判识划分标志 | 第14-19页 |
·我国海区及东部地区CO_2 气藏分布规律及判识标志 | 第19-29页 |
·南海莺-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CO_2 分布运聚规律和特征 | 第20-24页 |
·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_2 气藏 | 第20-21页 |
·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幔源型CO_2 气藏 | 第21-24页 |
·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CO_2 气藏分布、运聚规律和特征 | 第24-29页 |
3 非烃CO_2 气藏的地震判识技术研究 | 第29-57页 |
·地震识别CO_2 非烃天然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 | 第29-35页 |
·岩石物性分析和不同孔隙度的CO_2 气藏数学模型的研究 | 第29-35页 |
·不同孔隙度的CO_2 气藏数学模型的研究 | 第30-32页 |
·数学模型实现的几何褶积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我国CO_2 气藏的地震识别标志和方法技术 | 第35-57页 |
·我国幔源CO_2 气藏的地震识别技术 | 第35-54页 |
·浅层气藏的亮点识别技术 | 第35-38页 |
·识别气层的叠前AVO 技术 | 第38-44页 |
·用于宏观判别气藏有利区域和井位的地震属性特征描述 | 第44-48页 |
·识别与火山岩有关的CO_2 气藏高精度地震反演技术 | 第48-54页 |
·我国海上壳源CO_2 气藏的地震识别标志和方法技术 | 第54-57页 |
·海上泥底辟热流体地震模糊带识别特征和识别技术 | 第54-55页 |
·储层地震平点、亮点特征与气藏CO_2 的预测技术 | 第55-57页 |
4 应用地震识别技术勘查CO_2 气藏实例研究 | 第57-72页 |
·工区概况及CO_2 研究思路 | 第57-58页 |
·地理及地质概况 | 第57-58页 |
·花沟CO_2 气藏的研究思路 | 第58页 |
·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| 第58-62页 |
·胜利油田花沟西探区三维地震采集 | 第58-59页 |
·胜利油田花沟西探区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| 第59-62页 |
·精细的叠前噪音压制 | 第59-61页 |
·振幅补偿处理技术 | 第61页 |
·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| 第61页 |
·浅层动校拉伸与切除 | 第61-62页 |
·AVO 属性处理 | 第62页 |
·气藏的地震识别技术 | 第62-72页 |
·浅层气藏的亮点特征和识别技术 | 第62-66页 |
·识别气层的叠前AVO 技术 | 第66-68页 |
·用于宏观选择判别有利区域和井位的地震属性分析描述的技术 | 第68-69页 |
·利用高精度地震反演技术识别深层与火成岩有关的CO_2 气藏 | 第69-72页 |
5 结论与认识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