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转向系统论文

重型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

第1章 绪论第1-18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7-8页
   ·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第8-12页
     ·机械转向系第9-10页
     ·动力转向系第10-12页
   ·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第12-16页
     ·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第13-16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-18页
第2章 汽车转向系统的评价第18-27页
   ·汽车的转向性能第18-20页
   ·转向性能的评价第20-23页
     ·转向轻便性评价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转向回正性评价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转向盘振动评价第23页
     ·随动灵敏度评价第23页
   ·动力转向的助力特性评价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助力特性的概念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液压动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第25页
     ·对助力特性的基本要求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助力特性的评价第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 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第27-43页
   ·转向系统运动学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·空间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转向系统运动学特性评价与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·动力转向器匹配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  ·转向阻力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动力转向器特性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原地转向性能计算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·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运动协调性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·钢板弹簧运动学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悬架转向系运动协调性计算第38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4章 转向系统设计参数的分析第43-54页
   ·动力转向器的选型第43-46页
     ·根据转向器生产厂家推荐的型谱选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配套的转向油泵对选型的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·根据整车布置的需要选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特种车辆动力转向器的选型第45-46页
   ·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第46-51页
     ·统一指数轮胎模型第47-48页
     ·静特性的分析比较第48-51页
   ·转向、悬架系统运动学特性第51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5章 转向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第54-70页
   ·ADAMS仿真软件的介绍第54-55页
   ·ADAMS软件模块简介第55页
   ·ADAMS仿真软件的计算方法第55-61页
     ·广义坐标选择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56页
     ·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第56-58页
     ·静力学分析、运动学分析、初始条件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·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1-66页
     ·新车型的结构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·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第63页
     ·横向稳定杆模型的建立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减振器模型的建立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轮胎模型的建立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整体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第66页
   ·操纵稳定性动力学仿真第66-69页
     ·车轮跳动产生的转向角、轮距变化量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转向回正性能仿真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0页
全文总结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3页
致谢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进路的中国农村政治研究--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农村政治研究的回顾与检视
下一篇:计算机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