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前言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职业接触苯尿中粘糠酸测定方法研究 | 第12-19页 |
| 1. 原理 | 第12页 |
| 2. 材料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·试剂与溶液配置 | 第12-13页 |
| ·仪器与色谱条件 | 第13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3页 |
| ·尿样采集、预处理与分析 | 第13-14页 |
| ·数据统计 | 第14页 |
| 3. 结果 | 第14-18页 |
| ·色谱行为 | 第14-15页 |
| ·标准曲线 | 第15-16页 |
| ·回收率与精密度 | 第16-17页 |
| ·实际应用 | 第17-18页 |
| 4. 讨论 | 第18-19页 |
| ·分析方法和质量保证 | 第18页 |
| ·结果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职业接触苯尿中粘糠酸生物限值研究 | 第19-29页 |
| 1.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·试剂 | 第19页 |
| ·溶液配制 | 第19页 |
| ·仪器与色谱条件 | 第19-20页 |
| ·标准曲线的绘制: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表5 所列标准系列 | 第20-21页 |
| 2. 空气苯浓度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| ·样品采集、运输和保存 | 第21-22页 |
| ·空气样品处理 | 第22页 |
| ·样品测定 | 第22页 |
| 3. 结果 | 第22-26页 |
| ·区域苯浓度 | 第22页 |
| ·苯个体接触剂量 | 第22-23页 |
| 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对比 | 第23页 |
| ·作业环境苯浓度与接苯工人尿中代谢产物ttMA 结果与关系 | 第23-24页 |
| ·回归方程预测值比较 | 第24-25页 |
| ·相对内暴露指数 | 第25-26页 |
| 4. 讨论 | 第26-29页 |
| ·代谢动力学及量效关系 | 第26-27页 |
| ·我国推荐值及其理由 | 第27页 |
| ·其他生物监测指标 | 第27-28页 |
| ·目前条件下实现的可能性 | 第28-29页 |
| 结论 | 第29-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| 综述 职业苯接触生物标志物反-反式粘糠酸的分析与评价 | 第33-44页 |
| 1. 前言 | 第33-34页 |
| 2 苯的代谢、毒理及潜在生物标志物 | 第34-35页 |
| ·苯的代谢 | 第34页 |
| ·苯的毒理 | 第34页 |
| ·苯的生物标志物 | 第34-35页 |
| 3 ttMA 的代谢途径及检测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·ttMA 的代谢途径 | 第35页 |
| ·ttMA 的特性 | 第35页 |
| ·尿样采集和储存 | 第35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 | 第35-36页 |
| ·分析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| 第36-37页 |
| 4 影响尿ttMA 水平的因素 | 第37-38页 |
| ·苯接触水平 | 第37页 |
| ·甲苯的联合暴露 | 第37页 |
| ·遗传易感性 | 第37页 |
| ·吸烟 | 第37页 |
| ·山梨酸 | 第37页 |
| ·妊娠 | 第37-38页 |
| 5. ttMA 作为苯职业性暴露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| 第38-40页 |
| ·职业性暴露 | 第38页 |
| ·吸烟 | 第38-39页 |
| ·环境暴露 | 第39页 |
| ·苯暴露的其它生物标记物比较 | 第39-40页 |
| 6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