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1. 前言 | 第11-12页 |
2. 三种耐盐碱牧草的形态及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短芒野大麦 | 第12页 |
·星星草 | 第12-13页 |
·朝鲜碱茅 | 第13页 |
3. 牧草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·体细胞克隆变异及其突变体的筛选 | 第13-14页 |
·花药培养和单倍体培育 | 第14页 |
·转基因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4. 植物体细胞克隆变异研究进展 | 第16-22页 |
·植物体细胞克隆变异的遗传学基础 | 第16-20页 |
·植物体细胞克隆变异检测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植物体细胞克隆变异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| 第21-22页 |
5. AFLP、MSAP 和 S-SAP 分子标记系统 | 第22-24页 |
·AFLP | 第22页 |
·MSAP | 第22-23页 |
·S-SAP | 第23-24页 |
6.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6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26-41页 |
1. 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2. 实验方法 | 第26-41页 |
·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| 第26-27页 |
·愈伤组织的诱导 | 第26页 |
·继代培养 | 第26-27页 |
·愈伤组织的分化及植株再生 | 第27页 |
·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 | 第27页 |
·体细胞克隆变异的分子检测方法 | 第27-41页 |
·基因组总 DNA 的提取 | 第27-28页 |
·AFL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S-SA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MSA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数据处理和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短芒野大麦体细胞克隆 AFLP 特异性目的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39-41页 |
结果和分析 | 第41-79页 |
1. 三种牧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| 第41-45页 |
·愈伤组织的诱导 | 第41页 |
·继代培养 | 第41-42页 |
·愈伤组织的分化及植株再生 | 第42-44页 |
·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 | 第44-45页 |
2. 三种牧草体细胞克隆变异分析结果 | 第45-79页 |
·短芒野大麦体细胞克隆变异 | 第45-58页 |
·遗传变异 | 第45-52页 |
·AFL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S-SA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表观遗传学变异 | 第52-56页 |
·短芒野大麦体细胞克隆5ˊ-CCGG -3ˊ位点甲基化水平变异 | 第52-53页 |
·短芒野大麦体细胞克隆5ˊ-CCGG-3ˊ位点甲基化模式变异 | 第53-54页 |
·基于甲基化敏感多态性矩阵的聚类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短芒野大麦体细胞克隆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三种分子标记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星星草体细胞克隆变异 | 第58-68页 |
·遗传变异 | 第58-63页 |
·AFL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S-SA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表观遗传学变异 | 第63-67页 |
·星星草体细胞克隆5ˊ-CCGG -3ˊ位点甲基化水平变异 | 第63-65页 |
·星星草体细胞克隆5ˊ-CCGG -3ˊ位点甲基化模式变异 | 第65页 |
·基于甲基化敏感多态性矩阵的聚类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三种分子标记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朝鲜碱茅体细胞克隆变异 | 第68-77页 |
·遗传变异 | 第68-72页 |
·AFL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S-SAP 分子标记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表观遗传学变异 | 第72-75页 |
·朝鲜碱茅体细胞克隆 5ˊ-CCGG-3ˊ位点甲基化水平变异 | 第72-74页 |
·朝鲜碱茅体细胞克隆5ˊ-CCGG-3ˊ位点甲基化模式变异 | 第74-75页 |
·基于甲基化敏感多态性矩阵的聚类分析 | 第75页 |
·三种分子标记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| 第75-77页 |
·三种牧草体细胞克隆变异比较分析 | 第77-79页 |
讨论 | 第79-83页 |
结论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7页 |
英文缩略词 | 第97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