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文章结构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其关联性 | 第18-29页 |
·产业集群的内涵、动力机制和创新功能 | 第18-22页 |
·产业集群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| 第19-21页 |
·产业集群的创新功能 | 第21-22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| 第22-26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| 第23-26页 |
·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在联系 | 第26-29页 |
·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 | 第26-27页 |
·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| 第27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的新发展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分析 | 第29-41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行为主体结构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企业 | 第30页 |
·政府 | 第30-31页 |
·R&D 机构 | 第31页 |
·教育培训机构 | 第31-32页 |
·中介机构 | 第32-33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要素结构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观念创新 | 第33-34页 |
·制度创新 | 第34-36页 |
·技术创新 | 第36-37页 |
·管理创新 | 第37页 |
·区域创新体系的环境网络结构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基础设施层次网络 | 第38-39页 |
·制度层次网络 | 第39页 |
·文化层次网络 | 第39-40页 |
·信息层次网络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| 第41-64页 |
·构建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现实基础 | 第41-49页 |
·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 | 第42-43页 |
·长株潭初步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优势 | 第43-44页 |
·长株潭各行为主体在创新网络中形成结点 | 第44-48页 |
·区域创新环境网络的基础条件优越 | 第48-49页 |
·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路径——集群创导 | 第49-54页 |
·集群创导及其模型 | 第49-51页 |
·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路径 | 第51-54页 |
·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| 第54-60页 |
·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| 第55-58页 |
·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| 第58-60页 |
·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导向 | 第60-64页 |
·推进长株潭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 | 第60-61页 |
·努力消除长株潭的地域差异,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| 第61页 |
·加强长株潭区域创新环境的网络层次建设 | 第61-62页 |
·逐步实现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中“服务政府”职能 | 第62页 |
·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长株潭科技创新平台 | 第62-63页 |
·产、学、研、管结合的机制 | 第63-64页 |
总结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附录(攻读硕士学位时所发表的论文)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