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 | 第10-17页 |
(一) 国内外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(二) 国内外政府公信力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3-15页 |
(三) 国内外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5-17页 |
三、研究思路、方法与理论依据 | 第17页 |
第一章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信力研究的相关问题阐述 | 第17-26页 |
一、中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信力的释义 | 第17-21页 |
(一) 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(二)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信力的释义 | 第19-21页 |
二、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信力研究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4页 |
(一)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对公信力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(二) 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| 第23-24页 |
三、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危机公关与政府公信力 | 第24-26页 |
(一) 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作用及必要性 | 第25页 |
(二) 危机公关对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中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公信力现状 | 第26-33页 |
一、个案分析 | 第26-27页 |
二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信力取得的成就 | 第27-30页 |
(一) 加大反腐力度和塑造公务员诚信形象 | 第27-29页 |
(二) 政务公开取得新成就 | 第29-30页 |
三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信力缺失的表现 | 第30-33页 |
(一) 危机管理决策过程中公信力的缺失 | 第30页 |
(二) 危机管理执行过程中公信力的缺失 | 第30-32页 |
(三)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滥用行政权力导致的公信力缺失 | 第32页 |
(四)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不公开导致的公信力缺失 | 第32-33页 |
(五) 地方政府公务员形象导致的公信力缺失 | 第33页 |
第三章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状态中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33-39页 |
一、内因分析——介入政治委托—代理机制分析 | 第33-37页 |
(一) 危机管理中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法律约束失效导致行政职能异化 | 第35-36页 |
(二) 危机管理中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、监督力度缺乏 | 第36页 |
(三) 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| 第36-37页 |
(四)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| 第37页 |
二、外因分析——经济、社会多层次分析 | 第37-39页 |
(一) 经济原因:地方政府部门追求经济利益 | 第37-38页 |
(二) 社会原因:历史、文化和价值观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信力建设的建议 | 第39-48页 |
一、从中央政府层面完善立法、加强监督 | 第40-43页 |
(一) 法律规范明确地方政府的职权责任 | 第40-41页 |
(二) 完善公共危机相关法律制度、应对政策 | 第41-42页 |
(三)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 | 第42-43页 |
二、强化政府危机管理能力,构建公信力良性互动关系 | 第43-48页 |
(一) 突出危机预防工作 | 第43-44页 |
(二) 优化地方政府危机决策 | 第44-45页 |
(三) 提高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 | 第45-47页 |
(四) 提高公务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| 第47-4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附录 (关于政府公信力的问卷调查)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