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的应用研究
| 摘 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引言 | 第8页 |
| ·基础隔震结构概要 | 第8-10页 |
| ·隔震概念及基本原理 | 第8页 |
| ·基础隔震系统的分类 | 第8-9页 |
| ·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概述 | 第11-12页 |
| ·叠层橡胶支座的构造特性 | 第11页 |
| ·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的成熟程度分析 | 第11-1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原则及要点 | 第13-19页 |
| ·总则 | 第13页 |
| ·基础隔震建筑的适应性与设防目标 | 第13页 |
| ·基础隔震建筑的适用范围 | 第13页 |
| ·基础隔震房屋设计基本要求 | 第13页 |
| ·基础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 | 第13-15页 |
| ·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| 第13-15页 |
| ·输入地震动 | 第15页 |
| ·隔震层的设计与验算 | 第15-17页 |
| ·隔震层的设计 | 第15-16页 |
| ·隔震层的验算 | 第16-17页 |
| ·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工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| 第17-19页 |
| 第3章 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的设计实例与分析 | 第19-41页 |
| ·工程概况与隔震设计原则 | 第19-20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·结构隔震设计原则 | 第20页 |
| ·隔震支座布置与选型 | 第20-21页 |
| ·隔震支座平面布置 | 第20页 |
| ·隔震支座型号与数量 | 第20-21页 |
| ·隔震结构现有实用设计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规定 | 第21-22页 |
| ·分部设计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隔震结构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用 | 第23-25页 |
| ·地震波选取的必要性 | 第23页 |
| ·地震波选用及调整 | 第23-24页 |
| ·本工程中选用的地震波 | 第24-25页 |
| ·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| 第25-31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| 第25-26页 |
| ·结构在隔震和不隔震两种振动周期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隔震结构在7 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隔震结构在7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29-30页 |
| ·隔震支座在7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拉应力校核 | 第30-31页 |
| ·隔震结构的构造设计 | 第31-34页 |
| ·一般构造设计 | 第31-32页 |
| ·连接点设计 | 第32-34页 |
| ·叠层橡胶隔震垫的抽检试验 | 第34-36页 |
| ·样品规格 | 第3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试验分析结果 | 第35-36页 |
| ·悬臂柱一隔震支座串联系统稳定性分析 | 第36-41页 |
| 第4章 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实用分析方法 | 第41-50页 |
| ·隔震体系的简化模型 | 第41-46页 |
| ·单质点计算模型 | 第41-43页 |
| ·两质点计算模型 | 第43-46页 |
| ·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实例 | 第46-50页 |
| ·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模型 | 第46页 |
| ·工程概要和隔震支座力学特性 | 第46-47页 |
| ·时程分析法与简化计算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 | 第47-49页 |
| ·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第5章 隔震结构经济评价 | 第50-55页 |
| ·引言 | 第50页 |
| ·技术经济比较 | 第50-52页 |
| ·工程设计概况 | 第50页 |
| ·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| 第50-51页 |
| ·造价分析 | 第51页 |
| ·地价分摊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地震经济效果评价 | 第52-54页 |
| ·结构失效损失值估计 | 第52页 |
| ·结构破坏等级的划分 | 第52-54页 |
| 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