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不同Wx基因变异对小麦产量性状和淀粉品质的影响

中文摘要第1-14页
英文摘要第14-2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20-42页
 1 Wx基因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2-23页
 2 Wx基因变异与籽粒胚乳质地第23-24页
 3 Wx基因变异与淀粉品质第24-26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淀粉组分第24-25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淀粉糊化特性第25-26页
 4 Wx基因变异对籽粒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·淀粉合成相关酶第26页
   ·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的关系第26-27页
   ·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第27-28页
 5 Wx基因变异与穗发芽特性第28-30页
 6 淀粉品质的选择指标第30-31页
 7 DH群体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第31页
 8 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1-32页
 9 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第32页
 10 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2-33页
 参考文献第33-41页
 附图第41-42页
第二章 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品系的培育与分子标记鉴定第42-54页
 摘要第42-43页
 前言第43-44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4-47页
   ·双单倍体的培育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杂交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幼胚离体培养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第45页
   ·双单倍体Wx基因的鉴定第45-47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45页
     ·DNA提取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引物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·引物的PCR扩增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·Wx-A1引物的扩增第47页
       ·Wx-B1引物的扩增第47页
       ·Wx-D1引物的扩增第47页
 2 结果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·双单倍体植株的获得第47页
   ·Wx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检测第47-50页
     ·Wx-A1位点扩增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·Wx-B1位点扩增结果第48-49页
     ·Wx-D1位点扩增结果第49页
     ·双单倍体Wx基因型的确定第49-50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50-52页
 参考文献第52-54页
第三章 Wx基因变异对小麦产量性状和籽粒性状的影响第54-68页
 摘要第54-55页
 前言第55-56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·供试材料第56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56-57页
   ·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7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57-64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株高第57-60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每株穗数第60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每穗粒数第60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粒重第60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容重第60-61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胚乳质地第61-62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淀粉粒粒形第62-64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64-66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农艺性状第64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粒重和容重的降低第64页
   ·影响糯小麦胚乳质的因素第64-65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类型的农艺性状改良第65-66页
 参考文献第66-68页
第四章 Wx基因变异对小麦籽粒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的效应第68-84页
 摘要第68-69页
 前言第6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69-70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69-70页
   ·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0页
     ·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第70页
     ·籽粒淀粉含量第7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70-77页
   ·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第70-73页
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第70-71页
     ·不同来源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第71-73页
   ·籽粒淀粉含量第73页
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籽粒淀粉含量第73页
     ·不同来源糯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第73页
   ·糯小麦籽粒充实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第73-75页
   ·糯小麦籽粒充实过程中淀粉积累动态第75-77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77-80页
   ·糯小麦淀粉积累特点第77-78页
   ·糯小麦糖降解特点第78页
   ·糯小麦籽粒糖含量高的不利效应第78-79页
   ·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初始合成第79-80页
 参考文献第80-83页
 附表第83-84页
第五章 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小麦穗发芽特性的研究第84-96页
 摘要第84页
 前言第84-85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85-88页
   ·供试材料第85-88页
   ·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8页
     ·穗发芽第88页
     ·籽粒萌发时α-淀粉酶活性及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88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88-93页
   ·穗发芽率第88-90页
     ·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的穗发芽率第88-89页
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的穗发芽率第89-90页
   ·籽粒萌发时α-淀粉酶活性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籽粒萌发时α-淀粉酶活性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籽粒萌发时α-淀粉酶活性第91页
   ·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穗发芽第91-92页
     ·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穗发芽第91-92页
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穗发芽第92页
   ·籽粒外部形态与穗发芽第92-93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93-95页
   ·糯质供体Waxy C中可能存在穗发芽敏感基因第93页
   ·糯小麦的穗发芽率第93-94页
   ·糯小麦穗发芽率高的原因分析第94页
   ·穗发芽率高对糯小麦生存的可能影响第94-95页
 参考文献第95-96页
第六章 小麦淀粉品质的选择指标研究第96-114页
 摘要第96页
 前言第96-98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98-9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98-99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99页
   ·测定项目与方法第99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99-107页
   ·峰值粘度与其它RVA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100页
   ·峰值粘度的相关指标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·峰值粘度与剑叶面积/倒2叶面积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峰值粘度与容重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来源品种(系)的峰值粘度与容重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的峰值粘度与容重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RVA参数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来源品种的Wx-B1蛋白缺失与RVA参数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与峰值粘度第104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对淀粉组分的影响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不同来源Wx-B1蛋白缺失品种的淀粉组分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DH群体中不同Wx基因变异对淀粉合成的影响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支链淀粉含量积累量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淀粉的直支比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总淀粉含量积累量第106-107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107-109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与支链淀粉第107-108页
   ·容重与峰值粘度第108页
   ·淀粉品质的选择指标第108-109页
 参考文献第109-112页
 附表第112-114页
第七章 结论与讨论第114-124页
 1 讨论第114-119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第114-115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对胚乳质地的影响第115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对淀粉组分的影响第115-116页
   ·糯小麦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第116-117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在改善淀粉糊化特性中的作用第117页
   ·Wx基因变异对穗发芽的影响第117-119页
   ·淀粉品质的选择指标第119页
 2 结论第119-121页
 3 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121-122页
 参考文献第122-124页
致谢第124-12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5页

论文共1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种新型的听力理解训练模式之探索实验
下一篇:《草原日出》之系统功能分析